【参考书籍】《左传》成公十一年
【事由】秦、晋两国和好准备在令狐相会,因为晋厉公先到,所以秦桓公不肯渡过黄河,只是驻扎在王城派史颗与晋厉公在河东订立盟约,而晋国则派郤犨则和秦桓公在河西订立盟约。
范文子说,这样的结盟有什么好处?斋戒盟誓是为了保证信用,约定会见地点是信用的开始,连开始都不遵从盟约可以相信吗?秦桓公回去就背弃了和晋国的友好盟约。
【解析】公元前580年秦晋两国打算和好,因为秦晋两国都是大国而且两国国土相连,所以都不想得罪对方,于是相约在令狐会盟,希望签订盟约建立友好关系。

<h1 class="pgc-h-arrow-right">秦桓公为何不肯渡过黄河?</h1>
因为晋厉公先到,秦桓公怕晋厉公在暗中埋伏所以不敢渡过黄河,虽然大家赴约是为了结盟和好,但谁也不敢保证你会不会在我渡河处于弱势的时候攻打我,所以说此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行军打仗最忌讳渡河,因为渡河是很危险的,而且现在秦桓公渡的河还是黄河,黄河河面宽水流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淹死,就算能安全过河也得消耗极大的体能。
体能消耗严重士气就低下,士气低下就容易被敌军攻打,就算敌军不攻打也不利于谈判,因为对方先到已经占据了主场所以士气高涨,所以说这就是秦桓公不肯渡过黄河的原因。
晋军先到已经在岸边占据有利地形,万一到时候秦军渡河上岸时被晋军攻打,到时候前有敌兵后有黄河,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到时候必败无疑。
就算不被敌军杀死也会被河水淹死,此时渡河风险系数极高,所以说为了安全起见绝对不能渡河,所以秦桓公就派史颗与晋厉公在河东订立盟约,而晋国则派郤犨则和秦桓公在河西订立盟约。
<h1 class="pgc-h-arrow-right">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h1>
因为秦桓公不肯渡过黄河订立盟约,所以范子文就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秦国,说双方约定日期地点结盟就是表达诚意,现在秦桓公违背约定就是不守信的行为。
其实晋军也是知道秦军不敢过河的原因,但晋军可不管你秦军,因为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形,就等你秦军到来,到时候就可能通过气势压倒秦军,从而增加谈判筹码。
就像美国制造出原子弹后,马上就出台政策禁止其它国家研发原子弹,美名其曰是为了世界和平,其实就是不希望其它国家研发。我有你无,这样我才能制约你。
<h1 class="pgc-h-arrow-right">弱者才讲道德,强者讲的是利益</h1>
秦国作为强国讲究的是利益,渡河会盟对秦国不利所以不可轻易前进,而且晋国就不同,晋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才敢站在导致制高点谴责秦国。
而秦国并不在乎你晋国的谴责,既然你晋国占据了主场,那我秦国就没必要在你的主场玩,识时务者为俊杰,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h1 class="pgc-h-arrow-right">以史为鉴</h1>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谈判同样讲究身份对等,现实职场中有时候为何你谈判谈不下来?而领导一来就搞定,其实并不是你的谈判技巧不行,而是因为你身份不对等,所以人家不买你账。
秦桓公是秦国的一把手,而晋厉公是晋国的一把手,而且两国都是大国,所以说秦桓公与晋厉公的身份地位是平等的,彼此身份对等才能订立盟约。
现在秦桓公派下属去跟晋厉公签订盟约,而晋厉公同样派下属去跟秦桓公签订盟约,所以导致身份地位的不对等,身份地位不对等就没有谈判的筹码,筹码不足就无法谈成。
【职场智谋:专注研究分析各种套路,领略套路招式,避免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