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二年(1427年)的双十一那天,明朝的第五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迎来了自己的嫡长子,取名为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在赐名玺书中明宣宗朱瞻基做了如下的解释:“朕为天下之君,尔为朕长子。所以正国家之大本,承万年之天序,皆在于尔。今赐尔名为祁镇,夫祁者至大之义,镇者安重抚定之道。”可以看出朱瞻基对于自己的这位长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位“游得最快”的幸运儿在四个月的时候就被立为了太子,因其母孙贵妃产下龙子立有大功遂封孙贵妃为皇后,同时废了原来的胡皇后。

明英宗朱祁镇
宣德十年刚过完春节,年仅35岁的朱瞻基就驾崩了,35岁放到现在绝对算是“英年早逝”!龙椅还没焐热就归西了,实在可惜。根据史料记载,历代帝王的平均寿命也就39岁,帝王英年早逝不算稀奇,帝王死得早的原因并非日理万机导致整日身体透支,而是由于古人缺乏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即便是御医也只是搞一些不着边际的玄学药方,更不知道什么是炎症什么是传染病,当然无法对症下药,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伤口感染就要了命,而皇室贵族婴儿的死亡率与平民百姓甚至是与野生大猩猩的死亡率没啥区别,皇子皇孙能顺利长大都得依赖运气。即位后的朱祁镇在第二年改年号为正统元年,而那会的朱祁镇才8岁,还只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不仅啥也不懂更是啥也不会,所以朝上大事则由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内阁仍由当年辅佐他爹和他爷爷的三杨(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主持工作,所以自朱祁镇的爷爷明仁宗朱高炽开始的“息兵养民”的“仁宣之治”在他手上得以延续下来。
朱祁镇的爷爷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享年46
朱祁镇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享年35岁
沉溺在贪玩中的朱祁镇身边出现了一位被他尊称为“先生”的太监—王振,他也是导致后续明英宗历经各种狗血经历的最为关键的人物。史书中记载王振因中举人考进士无望,遂自阎入宫,但古代读书人一般极为鄙视阉人,因屡试不第而自宫者在历史上寥寥无几,所以坊间有了另一个关于王振的传言,因其沉溺于赌博,输得很惨无法还债,导致被债主踢烂了下体,而后因下体伤的过重才不得已被阉。不管怎么说王振也是饱读多年圣贤书,与其他呆板迂腐且没有思想的太监明显不同,王振虽为阉人,但他依旧有着远大志向,他深知若想要在残酷的宫内斗争中存活下去,除了隐忍克己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王振通文墨晓古今,他就被选为服侍当时的太子朱祁镇生活寝居,王振陪他玩耍时常给朱祁镇讲一些奇闻异事,使得朱祁镇和他的关系日益亲近,这更使得王振从一般太监中脱颖而出,朱祁镇就成了王振无敌的靠山!朱祁镇登基之后不久,王振就被任命为“司礼监”,这个职位是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最高的。由于明朝高度的中央集权,皇帝集大权于一身,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由他批示,纵使皇帝具备分身之术也无法应付海量的工作,所以在特定的环境下,皇帝的政务自然就落到了大太监王振的手中,朱祁镇自然做起了逍遥皇帝,对这个贴心的太监甚是喜欢。
大太监王振画像
智化寺英宗谕祭王振碑拓片,现藏于费城艺术博物馆
明朝虽将元蒙赶出了中原,但残余势力组成的北元政权瓦剌一直都在伺机窥探着明朝政权,企图重回中原大地。明朝建政后瓦剌也在边境接连挑起事端。正统十四年(1449年7月),北元瓦剌以明朝刁难特使并撕毁两国婚约以及随意克减岁赐为由,蒙古族瓦剌集结军队大举进攻明朝边境,明大军前去迎战,但接连打了多个败仗。大太监王振曾有主导过远征云南麓川土司获胜的功绩,也想借这个机会继续彰显自己的能耐,于是大力蛊惑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鼓舞士气,这个时候的朱祁镇年仅23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怎能纵容当年的手下败将骑到自己头上来,与大太监王振一拍即合。虽群臣誓死力谏,但彼时的英宗小皇帝压根听不进去,于是朱祁镇打着“亲御六师,以临塞下”的口号,出兵讨伐蒙古族瓦剌,当时瓦剌的首领为“也先”。1449年7月15,朱祁镇偕大太监王振率领50万大军出征瓦剌,这次出征仅仅花了两天的时间,各种事项都没有准备好,对“也先”军队的主力更是一无所知,导致上下一片混乱。虽是朱祁镇御驾亲征,但行军打仗所有事项皆由大太监王振决定,而王振本是一介书生,哪里懂的军事指挥,导致明军屡战屡败,群臣将领对这个太监也是咬牙切齿的恨!更为悲剧的是明朝大军还没走多远,就开始缺粮,加上风雨交加,明军士气极度低迷,这个时候随军群臣建议王振班师回俯,怎料王振大怒,依旧北上。瓦剌首领“也先”为了诱敌深入,佯败避战,王振方才恍然大悟,险些全军覆没,于是准备班师返程。此时又有人建议军队从紫荆关返回,但这位大太监为了彰显威风,指挥军队从他老家过,以泄当年之辱,但走了一半又怕毁了他家附近的庄稼,于是又返回,怎料瓦剌大军已经追来。50万大军在这位太监手上这么一番折腾后,溃不成军。1449年的八月十五日,也是御驾亲征的第29天,明军大部队被围困于土木堡(今天的河北怀来县附近),这位大太监王振又是一顿骚操作,大明朝彻底输掉了战役,随军群臣几乎被斩杀殆尽,更可耻的是明英宗还被俘虏,此时距离居庸关仅20里地!护卫将军在抵抗的最后关头,将这位祸乱太监锤杀,并大声呵斥:“吾为天下诛此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王振作为明朝第一个干政太监,他的一系列专权干政在历史上被称为“王振擅政”,太监王振干政的最终致使“仁宣之治”没能在明英宗时期继续延续下去,并导致大明对元蒙势力由攻转为守。
明英宗御驾亲征
明英宗御驾亲征作战示意图
土木堡之变使得大明精锐死伤过半,武将重臣悉数战死,致使明朝元气大伤,在明英宗御驾亲征前,安排了他的弟弟朱祁钰镇守京师,但是此次被俘导致了大明失去了君王。瓦剌大胜后更是嚣张,劫持明英宗以“奉皇帝还”的名义南下直逼京师,“土木堡之变”致使明朝遭遇了建国80年来最大的危机。
被俘后的宫女受尽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