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经显赫一时的先秦农家,为何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草草灭亡农家思想农家思想对贵族不友好典籍的流失儒家打压结语

我们从小就学诸子百家,我们知道诸子百家中有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但是要把百家都说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其中一个思想和吃饭脱离不了干系,就是农家。

农家思想是先秦数百家思想流派之一,又称“农家流”,是反映先秦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它以神农为祖先,主张说农民自给自足。

随着时间的流逝,农学已经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虽然农家没有一本完整著作流传下来,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其他学说的著作中看到农家的身影,可见其影响力。

曾经显赫一时的先秦农家,为何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草草灭亡农家思想农家思想对贵族不友好典籍的流失儒家打压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农家思想</h1>

农家认为“服从人民的意志”是一切统治的基础。明智的统治者能够顺应人民的意愿,把人民的支持作为他们行为的指针。从事农业的农民辛勤劳动,不仅要养活自己一家老小,还要交税,农民要求统治者体谅自己的苦难,这也很正常。

农家也要求统治者限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过分剥削人民,而是要减少赋税和轻役、轻劳;应该注意节约,而不是奢侈。

曾经显赫一时的先秦农家,为何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草草灭亡农家思想农家思想对贵族不友好典籍的流失儒家打压结语

达官贵人的生活

如果一个明智的统治者想要巩固他的统治,首要任务是消除水灾、旱灾、虫灾、疾病、恶劣天气。

如果他能解决这些灾难问题,减轻人民的痛苦,人民就会遵守规则。尤其洪水是一种危险的自然灾害,统治者应该更加重视。

如果人民没有粮食,国家就失去了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就必须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为什么农家衰落了?

曾经显赫一时的先秦农家,为何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草草灭亡农家思想农家思想对贵族不友好典籍的流失儒家打压结语

治洪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农家思想对贵族不友好</h1>

农家思想认为不论是伯爵还是皇帝,都应该与民同劳,不劳动者不得食。这种观点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当时的统治阶级通过提高税收来掠夺农民手中的粮食。

在农民眼里,这相当于统治者空手拿走了自己辛苦种来的食物。只有君主体验农民辛勤劳动的辛酸,才会热爱人民,才会在制定国家政策时为农民着想。

但是,皇帝怎么可能真的和农民一起种地呢?虽然农家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皇帝可以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但是这一想法却是脱离现实的。

曾经显赫一时的先秦农家,为何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草草灭亡农家思想农家思想对贵族不友好典籍的流失儒家打压结语

底层百姓的生活

每个人的分工不同,皇帝虽然没有种地,却也一直在处理各种事情,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而且古代的君主,为了控制所有的人,原本就把自己神圣化的。如果他和底层人民做同样的工作,这无疑会降低自己的权威。

“君民同耕”的想法得到了底层大多数人的支持,而作为统治者的上层们永远不会支持。相反,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会故意压制农家思想。

农民的“顺民意”的思想是底层劳动人民的声音。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求统治者自律节俭是不现实的。这必然会引来大多数以奢侈著称的贵族群体打压。

曾经显赫一时的先秦农家,为何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草草灭亡农家思想农家思想对贵族不友好典籍的流失儒家打压结语

百姓耕地

而且,农家的本质也有着重农抑商的思想,他们认为商人并没有创造食物,他们所贩卖的珍珠、香料并不能当做食物来食用,该饿死的人一个也不会少。

这倒是和中国古代一直以来实施的重农抑商不谋而合,因为当时能耕种的地,还有粮食产量都比现在低,要想能让更多人吃上饭,重农抑商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我们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这件事情就会知道,商是压不住的,人民也需要商来满足日常生活。农家的思想过于理想,想让大家都一起种地来创造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受到主流欢迎的原因。

曾经显赫一时的先秦农家,为何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草草灭亡农家思想农家思想对贵族不友好典籍的流失儒家打压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典籍的流失</h1>

众所周知,书籍是知识的有效载体。在古代这种知识交流不发达的时代,一本书的丢失往往导致一种知识的完全丢失。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神农》共有20部,具体描述了农家的治国思想,具有重要的农业经验。

不幸的是,这二十篇文章丢失了。据报道,农家的十七部作品,包括《夜郎》、《尹尉》和《宰氏》均未被保存。就算有人想要学习农家,也会面临无书可学的情况。没有新鲜血液的思想迟早会消失在历史中。

随着古籍的流失,后人了解农家的方式越来越少。就算有人对此思想感兴趣,能让他研究的书也很少,更不要说传承了。农家思想的本质是统治者不允许的,必然会受到压迫;思想著作不可避免地在现实中遗失。它的消亡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曾经显赫一时的先秦农家,为何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草草灭亡农家思想农家思想对贵族不友好典籍的流失儒家打压结语

《神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儒家打压</h1>

儒家的思想和农家的思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

陈相和陈辛是著名的儒学弟子,他们在无意中听说了农家思想后,被它深深吸引,一路奔向农家。他们的行为引起了孟子的注意,但孟子没有办法让他们回来。孟子就和陈相吃了一顿饭。

这是对后世儒学弟子的一个警告。孟子敏锐地意识到农民的“君民同耕”的思想,反映了对君主的不尊重。后来,孟子便提出了一个主张,论证社会分工的必然性。

曾经显赫一时的先秦农家,为何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草草灭亡农家思想农家思想对贵族不友好典籍的流失儒家打压结语

孟子

之后,孟子在辩论中还举了很多例子,否定农家思想。其实从孟子的大力打压下,也可以看出当时农家的社会势力很大,影响力很足,所以才能够引起孟子的重视。

到汉代之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仅后世很少听说过农家,当时的诸子百家中耳熟能详的也就那么几个了。

曾经显赫一时的先秦农家,为何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草草灭亡农家思想农家思想对贵族不友好典籍的流失儒家打压结语

董仲舒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结语</h1>

农家的思想在现在看来有很多古代乌托邦的意思,同样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诉求与追求。沉重的赋税并没有把农民的思想压没,他们仍然有着自己的主张,仍然有着自己的著作。

而且,农家在农学上也是有很大贡献的,他们种地要上应天时,要根据四季农时来种地。农家虽然消失在了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但是,我们这些子孙后代可以认真学习先人刻苦钻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