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大家好,我是唐山红色历史志愿宣讲员宋晓慧。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抗战堡垒户——刘子丹一家。
刘子丹一家世居丰润黄昏峪后刘城子村。抗战前,他家是有名的富户,刘子丹掌管家业。他为人刚直不阿,仁侠好义,是远近闻名的开明士绅。弟弟刘桂珍随兄料理家务,跑里跑外。全家人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做出过较大的贡献,被誉为抗战堡垒户。
千方百计,为抗战筹措枪支、经费和物资
1938年7月,冀东人民抗日暴动时,刘子丹利用担任小岭十三村乡团董的身份,将黄昏峪乡团团部的13支大枪都交给了暴动领导人苏林彦同志,增强了我暴动队伍的武器装备。
一次,刘子丹在与抗日领导人丁振军的谈话中得知,抗日活动经费遇到了困难。于是,刘子丹托亲戚出面,向左家坞商会借了一笔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1939年冬天,陈荻、赵坚等同志在刘家隐蔽,谈到抗日宣传急需腊纸、油墨、纸张和电池等物资。刘子丹主动请命,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从唐山买回物资,雇了本村张秋荣拉煤马车,把东西藏在煤堆里,混过敌占区哨卡的盘查,把物资安全运到解放区。
不畏风险,给八路军送信和保存财物
1941年春,丁振军、刘诚光等同志住在他家,为了同当地干部联系,刘子丹派弟弟刘桂珍去北岭村送信。刘桂珍刚蹚过还乡河到黄昏峪村西,就碰上伪军围庄。在伪军不断盘问下,刘桂珍装起了哑巴,之后他乘敌不备撒腿就跑。刘桂珍利用熟悉的地理环境,闯出了敌人的包围,把信及时送到目的地。
1940年底,丰滦迁联合县的干部陈志等四人来刘家刚住下,敌人就包围了村子,刘家兄弟俩赶忙把陈志等人藏进地洞。陈志把随身携带的钱包交给刘桂珍保管,钱还没来得及藏好,敌人就破门而入,刘桂珍机灵地把钱包放在一个木炭桶里。一个日军用刺刀逼问他们八路军的下落,哥俩镇定自若。刘子丹借着倒茶,在茶盅下放了一包“白面儿”,递给特务。特务得了好处,向日军嘀咕几句,敌人就到别的院子吃饭去了。但敌人扑空后并没死心,五天里搜过他家四次,都未发现任何破绽。敌人懊恼地走后,刘桂珍才从木炭桶里取出钱包,交给了陈志同志。
舍生忘死,保护革命干部、家属和伤员
抗战期间,冀东地区党政军领导如李运昌、包森、丁振军、周文彬等三十多位干部都在他家隐蔽过。
1940年初春的一天,丁振军、张鹤鸣等四人住在刘家。清早,敌人包围了村子。刚得到消息,日军带着翻译就闯了进来。刘子丹忙着给日军点烟倒水,稳住敌人。刘桂珍借机忙把丁振军等同志藏进地洞。日军问刘子丹:“你的什么的干活?”刘子丹回答:“我是老百姓!”日军说:“有人说你私通八路,今天要把你带到左家坞去。”刘子丹辩解说:“我是丰润大户,哪能私通八路呢?这不是诬告吗?我把家里料理料理,明天我自己去!”说着,又指指翻译:“我们是朋友,我有家有业的,跑不了,他能担保。”翻译见有钱可想,就说了几句话,日军才罢休。送走了敌人,刘子丹让妻子甄凤春、弟媳张翠荣妯娌俩包饺子、炒菜、烫酒,为丁振军等同志压惊。第二天,刘子丹只身来到左家坞据点,日军想从他嘴里套出李运昌、包森、丁振军等抗日领导人的行踪,可是他守口如瓶。只是说:“我是老百姓,只知道种庄稼,别的什么也不知道”。敌人没办法,又把他押送到丰润城里交给日军头目佐佐木。在城里关押期间,敌人威胁利诱,严刑拷打。晚上,在牢房地上泼水冻冰,不让他睡觉。刘子丹咬牙忍痛,始终没有暴露一点秘密。后来,我党通过关系买通了翻译,托人将一幅清代名人字画送给佐佐木,才把刘子丹营救了出来。
对待干部家属如亲人。阎达开的父亲阎秉正和王平陆的妹妹赵平远都曾住过刘家。1939年6月,一次在敌人围村时,刘家正赶上办丧事,刘子丹就让赵平远穿上孝服,打扮成刘家亲人,从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后来,又把赵平远转到刘子丹四舅母那里,住了半个月后,组织上派苏林彦把她接走。
保护伤员是大事。1938年秋天,邓华部队攻打兴隆县城,有十几名伤员到刘家养伤。兄弟俩把伤员安排在村外的果园窝棚里,刘子丹亲自送水送饭,他的叔叔配药为伤员治疗。不料,被汉奸告密,铁厂的敌人要来抓人。在这紧急情况下,在伪警察局当职的刘桂珍的三姐夫鲁印波,连夜派三姐刘桂艳抱着刚过满月的婴儿到娘家报信儿。刘桂珍得信儿后急忙把伤员转移到腰带山上,扮成道士,由父亲保护。敌情缓和后,伤员下山又在刘家住了些日子,治好伤陆续返回抗日部队。但是,因为给伤员送信儿,三姐刘桂艳的孩子却因受到风寒得病死了,全家悲痛不已。刘子丹的母亲深明大义地说:“咱家死一个小孩是小事,八路军伤员平平安安的归队,为老百姓去抗战,去打日本鬼子才是大事!”
就这样,刘子丹一家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他们一家人舍生忘死支持抗日,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纪念。
让我们重温红色记忆,永做红色传人。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下期再会。
(素材来源:《丰润革命史料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