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4年粟裕病逝,楚青携骨灰到南京,王必成因为一句话向同僚发火公然“批判”的老首长去世“将”与“帅”的峥嵘往事

作者:国学聚焦

1984年,粟裕大将在北京病逝,而在去世前夕,粟裕大将曾嘱托夫人楚青,在他死后将其骨灰带到南京、抛洒在长江之上。

楚青依诺而行,却没想到就在她安排南京行程、粟裕大将旧部王必成等人陪同之际,一直沉默的王必成竟然因为同僚的一句话而大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王必成与粟裕之间究竟又有着怎样的“纠葛”?

1984年粟裕病逝,楚青携骨灰到南京,王必成因为一句话向同僚发火公然“批判”的老首长去世“将”与“帅”的峥嵘往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5">公然“批判”的老首长去世</h1>

1984年2月5日,正在南京工作的王必成骤然间得知了老首长粟裕大将去世的消息,竟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当场失声恸哭。

痛苦之余,王必成还拨通了粟裕大将夫人楚青的电话,声音哀痛沉重的说道,

“首长夫人,我要去参加老首长的追悼会……”

似乎是从声音里听出了王必成的沉痛,楚青微微沉默,但最后还是轻声说道,

“必成啊,你不用过来了。根据他的遗愿,我们不准备举办追悼会了,一切从简。”

电话那头的楚青不再说话、声音难掩疲惫,而这头的王必成却是陷入了哀思,两人上一次“并肩作战”是什么时候了呢?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很多人都受到了批评,而粟裕大将就是这其中的一位。

会议开到激烈的时候,甚至专门将粟裕大将麾下的三位猛将“叶飞、陶勇、王必成”都找了过来。

1984年粟裕病逝,楚青携骨灰到南京,王必成因为一句话向同僚发火公然“批判”的老首长去世“将”与“帅”的峥嵘往事

王必成在得知自己的任务后,先是有些惊愕,然后就沉默的低下了头,就在许多人以为王必成将会选择沉默的时候,王必成却迎着众人的目光、坦然走到了众人跟前,认真的“批判”粟裕道,

“我跟随粟裕作战多年,这方面是可以说上一说的……”

原本还有细微嘈杂声的会议室里,顷刻陷入沉默,就连一同被找来的叶飞和陶勇都将难以置信的目光投向了王必成,可王必成对这一切置若罔闻,只是自顾自的说道,

“早在济南战役尚未结束的时候,粟裕将军就向毛主席建议,要提前准备淮海战役,从这里来看,是能够看出粟裕将军的“大”与“谋”的。至于这个谋究竟有多大,我作为一个小人物不敢、也没有资格来进行评论……”

“只不过,关于粟裕将军“阴”这一方面,我是至今都没有体会的,自然也没有办法来给大家陈述。”

王必成的讲话说完了,可会议室里边的气氛却比原来更沉寂,众人望着他的眼神,依旧是那么惊讶,不过惊讶中又都带着一些释然。

在场的人谁听不出来,王必成这是对粟裕“明贬暗褒”呢?

1984年粟裕病逝,楚青携骨灰到南京,王必成因为一句话向同僚发火公然“批判”的老首长去世“将”与“帅”的峥嵘往事

王必成毫不在乎当时的大环境,他说得衷心、说得痛快,其实早在会议前夕,粟裕大将就已经屡次暗示或者明示过他们这些老部下与他保持距离,但在王必成这里丝毫没有用。

收起回忆,王必成放下了已经挂断的电话,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眼泪又开始流了出来。

很快,楚青就乘坐飞机来到了南京,而以王必成为首的一众粟裕大将的老部下也已经等候多时,当楚青不经意间发现了王必成给粟裕大将设下的灵堂后,不禁红着眼眶叹了口气,让他早些撤去,可王必成就是梗着脖子不听,

“别人怎么做我不管,但我是一定要悼念粟裕首长的!”

在楚青到来后,一同陪她走完了数日行程的还有粟裕的老部下张文碧,在楚青表示之后要去长江之畔撒下粟裕大将骨灰的时候,张文碧抱歉的表示后面南京军区还有会议,他就不送楚青了,楚青也对此表示了理解。

可就在此时,王必成却是猛然站了出来,冲着张文碧勃然大怒地吼了一声,

“不行!你必须去!”

“什么会议这么重要?老首长的最后一程你都不送?”

最终,张文碧还是去了,而离别之际的楚青也只能无奈地冲着王必成摇了摇头。

王必成作为驰骋战场的骁勇战将,自然是明白楚青的意思,楚青无非是让他撇清关系、保全自己。

他也当然知道这么做会招来非议,可他偏偏就要这么做,因为他希望能对老首长聊以告慰。

就像是他在1955年大授勋时,为粟裕大将没能获授元帅衔而鸣不平时说的那样,

“就是枪毙我,我也要给首长说句公道话!”

1984年粟裕病逝,楚青携骨灰到南京,王必成因为一句话向同僚发火公然“批判”的老首长去世“将”与“帅”的峥嵘往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3">“将”与“帅”的峥嵘往事</h1>

1946年末,当时陈毅元帅与粟裕大将忙于准备宿北战役,而王必成则是奉命守在涟水南面,正面防守国军74师。

自12月3日起,两军正式爆发冲突、国军在张灵甫的指挥下,采用重炮和飞机,对我军重地进行了猛烈轰击。

王必成所率领的第六师,面临敌人的强大火力被迫撤离,但依旧没有放弃,仍旧处于顽强反攻之中。

可谁也没有想到,国军在南面的进攻竟是佯攻,而真正的国军主力,早就被张灵甫偷偷调到了我军西面,于是涟水最终陷落。

1984年粟裕病逝,楚青携骨灰到南京,王必成因为一句话向同僚发火公然“批判”的老首长去世“将”与“帅”的峥嵘往事

这次涟水战役中,我军不仅仅丢掉了阵地,6师还付出了伤亡近5000余人的惨痛代价。

在刚刚听完这个消息后,陈毅元帅暴怒之下直接就要将王必成撤职查问,而王必成也是痛心不已、主动上书请罪。

原本在这种情况下,王必成应该是要被“一撸到底”的,可紧要关头,粟裕大将却站了出来,一方面将王必成的请示报告打了回去,另外一方面也否认了陈毅元帅想让王必成撤职的想法。

“此人在战役中犯了这么大的错,你竟然不拿他问责?”

陈毅元帅很是不解,而粟裕大将在微微沉吟之后才回答他道,

“这个人我了解,但是我们部队里很能打仗的一个人,过往他都太顺遂了,这次他必然会吸取教训。”

在劝了陈毅元帅之后,粟裕大将再次找到了王必成,直接与他说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这次输了,下次再打回去就好,我答应你,以后有关国军74师的作战任务,都交给你们6师。”

原本吃了败仗、心中沮丧的王必成,听了粟裕大将这番话是壮怀激烈,当即表示必定不辱使命。

1984年粟裕病逝,楚青携骨灰到南京,王必成因为一句话向同僚发火公然“批判”的老首长去世“将”与“帅”的峥嵘往事

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王必成的“涟水之耻”,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得到了洗刷的机会。

1947年5月,就在我军准备与国军第七军展开作战的时候,我军却突然得到消息,由张林甫所率领的第74师正准备对我军展开偷袭。

迫切想要升任上将的张灵甫一改稳健作风、竟然行此险招,这恰是我军的大好机会。

粟裕大将等人当即就决定更换目标,将原本既定的与国军第七军作战改为围歼第74师。

在得到了我军将围歼74师、而自己所率领的第6师正是与74支正面作战的主力的时候,王必成由衷地笑了。

自从涟水战役结束过后,他每天做梦喊的都是“打到74师”,现在他自然是要抓住机会、一雪前耻的。

就在国军74师朝我军行进的途中,由王必成所率领的6师“从天而降”,直接切断了张灵甫的后路、同时还作为包围圈的最后一个“拼图”完成了我军队74师的合围。

张灵甫在察觉到踪迹败露后、几度想要从王必成防守处突围,结果非但没能突破成功、反而被我军群情激奋的战士们打得节节败退。

很快,我军其余4支部队也赶到了围攻地点,而张灵甫的国军74师面对一个6师都占据下风,又怎么可能顶得住我军5支主力纵队的围攻呢?

最终张灵甫也只能节节败退、最后躲进了山洞之中。

1984年粟裕病逝,楚青携骨灰到南京,王必成因为一句话向同僚发火公然“批判”的老首长去世“将”与“帅”的峥嵘往事

面对我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张灵甫本来还寄希望于其他兄弟部队能够予以支援,可他没想到,无论是黄柏韬还是第七军,都是对于他的求救视而不见。

在一次又一次经历了失望之后,张灵甫最后绝望的要求全师残留人员自杀,“以谢蒋委员长培养”。

可他的蒋委员长是怎么做的呢?在张灵甫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曾经与蒋介石进行过最后通话,在通话过程中,他一方面倾诉所谓“兄弟部队”的冷酷,另一方面又与蒋介石做了最后的诀别。

可是在听张灵甫说完了一切之后,蒋介石并没有过多表示,仅仅只是淡淡回复了一句“祝你成功”就挂断了电话,可见其冷酷。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人怎么可能还愿意为了蒋委员长而“殉国”呢?

有不少国民党部队的战士,最后都选择了溃逃。而从张林甫当时所受的致命伤情况来看,他本人应该也不是自杀,而是被我军战士无意误杀的。

也正是在长久的并肩作战中,王必成才会对粟裕结下如此深厚的情谊,而有了这番了解之后,想必大家也能理解王必成对粟裕大将的态度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