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地名志:知人善任,厚重担当的五代、北宋名臣——李谷

作者:老梁谈史
地名志:知人善任,厚重担当的五代、北宋名臣——李谷

李谷画像

李谷(903年-960年),字惟珍,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市)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臣。

李谷早年读书刻苦,天资聪慧,读书只需浏览一遍,便如长久积累一般的熟习。年二十七岁中进士,仕后晋、后汉两朝,累官权判三司,后周建立后,加户部侍郎,旋即升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宰相)。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加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从周世宗伐太原,班师后,进位司空、门下侍郎。次年,召为准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兼知卢、寿州行府事,率军讨伐南唐,

得淮南等地。后因病还朝,改授司空。

周恭帝即位后,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赵国公。

李谷为官期间,厚重刚毅,果敢任事,时"朴(王朴)能荐士,谷能知人",以知人善任著称。后周时,李谷出征淮南,记室李昉随行,掌管军中章奏。李谷看其所拟奏章,明畅理辞,聪颖卓见,做事稳重全面,遂对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回朝后,李谷遂将李昉推荐給周世宗,世宗曰:"吾久知有此人矣"。 擢为主客员外郎,后来,李昉果然成为了宰相。  

李谷与名人韩熙载相善。韩熙载欲事江南,两人在正阳分手时,举杯痛饮。韩熙载对李谷说:"吴国如果用我为相,我必将长驱以定中原。李谷知其"年少放荡,不守名检",虽有才华,但非宰相之才。遂笑着回答说:"中原如能用我为相,我取吴国如同探囊取物。"也有人说这些话是他们后来在书信来往时说的。后来,周世宗果然用李谷为相,采用他的谋略,夺取了南唐的淮南之地;而韩熙载在南唐,却终老无所作为。 李谷身为宰相,不仅能知人善任,而且是一位忠君爱国,关心百姓疾苦,富有政治才华和改革精神。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李谷任户部侍郎。不久迁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当时官府禁牛皮法甚严、违者处以死刑。李谷则从实际需要出发,计算出每年所用皮革数后,决定对旧制度进行改革,规定每十顷田每年要向官府交牛革一张,多余的皮革,允许百姓自己使用和买卖。这一措施既保证了官府的征集,又給了老百姓一定的自主权,受到官府和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李谷还在农业政策上进行改革,他向朝廷奏请废除战争时间长期推行的屯田制,实行以州县纳税、服役的制度。这一政策措施給了州县行政以一定的自主权,调动了官府和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即利国又利民。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黄河决口泛滥,李谷则奉朝命率数州的军民抢险治水,经过数月奋战,终于堵住了黄水泛滥,按时复堤完工,保护了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赢得朝野一片赞誉之声。

李谷一生为五代时三朝的重臣,厚重刚毅,效命忠心,武可安邦,文可治国,知难担当,功略济世,为世人所重。于建隆元年(960年)病卒,赠侍中,享年57岁。

司马光 (《资治通鉴》) :李谷沉毅有器略,在帝前议论,辞气慷慨,善譬谕以开主意。

《宋史》列传李谷为第二十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