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公元前210年,上郡,秦军大营。一位使者宣读圣旨:扶苏、蒙恬,屯兵十余年,没有什么进展,反而唧唧歪歪,对朕非议!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赐死!扶苏感叹:父亲要儿子死,还有什么好再确认的?说完,扶苏自杀了。

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扶苏为何连丝毫的抗争都没想过,非要急着自尽呢?扶苏、蒙恬有可能立刻反抗吗?扶苏、蒙恬,虽然统领这支长城兵团10余年,但却不可能立刻反抗。大秦的军制,玺、符、节三位一体,才可发兵。盖有御玺的文书上会说明调兵的相信事项,作为命令;虎符(天子和领军将领手中一人一半,使者持天子虎符合二为一,所作调令才合法)为调兵权力的合法凭证;节为通关凭证,持节才能通行关隘,奔赴目的地。当年,权势熏天的嫪毐、赵太后曾经企图挑战这个体系,发起政变。而当时的秦王嬴政,还没有亲政,而且本人都不在咸阳,各方面基础均不如对手。可是,当秦王嬴政真御玺和虎符调兵时,几乎没有人跟嫪毐一起玩。

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最终,大权在握的嫪毐,仅被“斩首数百”,就被扑灭!此时,尽管诛扶苏、蒙恬的诏书是胡亥等人伪造,但御玺、虎符应该都是真的。胡亥的使者把握着“三位一体”的体系优势。因此,尽管蒙恬、扶苏权势在秦军时日很久,但他们要想振臂一呼,反了他娘的,那还是不可能的。

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蒙恬三代为将。他与军队的羁绊关系与嫪毐之流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理由充分、准备充分,蒙恬是有能力搞事的。扶苏更是如此。作为秦始皇的长子,他以仁德闻名,是很有名望的。就在扶苏死后不足半年,陈胜吴广起义时,还打出了扶苏的名号!

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无论是胡亥继位的合法性,还是诛杀蒙恬、扶苏诏书的真伪,其中的疑点都非常非常多。作为秦始皇的长子、大秦最受重用的大将,扶苏、蒙恬是有责任搞清楚状况的!因此,蒙恬提出复请,可谓老成谋国的金玉之言。可惜,扶苏只是津津于“父亲要儿子死”这样的情感,仓促赴死!扶苏,有仁德之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