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时期,楚国上蔡郡(今属河南上蔡)有一个叫李斯的年轻人,家境贫困,但他勤奋好学,通过努力,在郡里混了个掌管文书的小吏官职。
《史记》记载:某一日,李斯到宿舍的厕所解手,发现有几个令人厌恶的老鼠在啃食粪便。“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老鼠遇到人或狗出现,惊恐万分,四处逃窜,可见其生存压力山大。
还有一次,“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李斯在米仓里发现了几只老鼠,这些家伙吃得肥头大耳,优哉游哉在米堆里面嬉戏、交配,人和狗出现在米仓,老鼠爱搭不理的,仿佛啥也没看见。
李斯于是大发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人出不出息,就跟这些老鼠一样一样地,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生存环境。人无所谓有没有才干,人和人的聪明才智相差不多,关键是抓住机遇,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
李斯愤然辞职,决心走出去,闯出一片新天地。李斯来到了名流辈出的齐国,拜荀子为师,学习治理国家的“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李斯权衡再三,决定到秦国发展自己的事业。
李斯来到秦国,被相国吕不韦任为郎官。后来他多次劝谏秦王嬴政,攻灭诸侯,最终成就帝王霸业。
秦王提拔李斯为长史,采纳其计谋,派遣谋士带着金玉到关东六国游说,离间各国的君臣,任以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秦王下令驱逐各国客卿,李斯上书劝阻乃罢,不久升任廷尉。不要小瞧这个官职,廷尉是九卿之一,掌管国家刑狱。
秦王嬴政扫灭六国,一统天下,李发挥了无人可替代的作用。秦王完成统一大业,廷尉李斯和丞相王绾[wǎn]、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尊秦王嬴政为皇帝,史称秦始皇帝。
秦始皇登基后,丞相王绾建议将皇子、宗室、功臣封到齐、燕、楚等偏远的地方,镇守一方,维护大秦帝国的稳固。李斯故意以周朝分封诸侯混淆概念,说那样做就会像东周一样,造成天下大乱。
李斯建议中央高度集权,废除分封制,施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全国实行了郡县制。
后来,李斯因功劳接替王绾,升任丞相,完成了从一个小文书到位极人臣的精彩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