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人这一辈子,总是在感知,感知这个世界的变化。在人生这条路上,又总是在遇见,遇见不同的人,不同事。

因为遇见,又被一些人,一些事所感动。因为感动,不断唤醒内在的善念,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回报。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这几天,北京中海昌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李昌和李攀的名字一直缠绕在我的耳边。作为一个喜欢在字里行间行走的人,我责无旁贷用心为他和他为家乡捐资建校的事迹作一个时代见证。

立冬后的第三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微风习习,似在春天里踏青,又似在五彩斑斓的秋天里畅游。这样的天,在北方的冬天是难见到的,这样的天也好似专门为我们预备好了的。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经过七村八庄,车缓缓地停在安阳县崔家桥李辛庄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街道上,两边是中海小学、中海中学和中海幼儿园三所学校。

操场上几百个学生正在高音喇叭的乐曲中有节奏地做着课间操,看着一个个无邪、活泼、烂漫的孩子在阳光下弯腰、伸展着手臂,与明媚宽敞的教室、洁净的窗户、平整的操场对应,思绪瞬间把我拉回到我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一种替代性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这里就是我今天行程的主题。

在这里,我要用心感受一个企业家为社会、为家乡、为教育事业的责任与担当。在这里,我要笔写描述我所看到和听到的最真实的印记。

李昌,安阳县崔家桥李辛庄村人,初中缀学后开始了和许多农村青年一样的打工生涯。他,搬过砖、跑过运输、卖过饲料、干过木工。天道酬勤。1988年,李昌在北京接下了第一单木工工程。5年后,凭着精湛的技术、过硬的信誉在北京成立了中海昌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从一个包工头一跃成了董事长。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换牌子、改名字看的是实力。李昌禀承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发展理念,口碑越来越好,从北方做到南方,一家家分公司相继成立,事业越做越大,如今,他已是名副其实上亿元的企业家。

李昌是搞装饰起家的,腰包鼓了,装饰一下自己也理所应当。但在乡亲们的眼里,他,一直为人低调,生活简朴,至今他还开着一辆20多万普通的轿车。他,却很大方,仅1999年,他慷慨解囊,一次性拿出280万元,自己设计,自己带队施工,在家乡建起了中海小学和中海中学两座校舍。在以后的多年里,每年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捐赠钱物,用来改善学校工作、生活设施和教学环境。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这几年,李昌为家乡教育捐赠了多少款物,我没有细作统计,但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在一年年改善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中海小学、中海中学和中海幼儿园,教学楼被命名为昌德楼、昌明楼、昌睿楼、昌欣楼,其用意不言而喻。

这是家乡人和学校发自内心对李昌的回报。

李昌的父母当年为李昌起这个名字时,我想也许正是想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实,越走越更加昌吉、昌明、昌达、昌顺。

李昌没有辜负父母的用心良苦,他用事实让他的名字光彩夺目。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李攀,李昌的儿子,中海昌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经理。

这几年来,在父亲李昌的精心培养、磨砺和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从小就把父亲的勤劳、善道作为做人做事创业的生意经。

子承父业,他也正像父亲给他起的名字一样,勇于攀升,节节攀高。

2016年,李攀在北京成立“李攀爱心助学基金”,捐款中海小学和中海中学60多万元。

2018年,李攀一次性捐款150万元修建了中海幼儿园。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父子同心,其力断金。

他和他捐款的多少只是一个数字,而数字的背后却把一个简简单单的一个“人”字拓展的淋漓尽致,书写成仁爱、仁德、仁信、仁义、仁善、仁明、仁朴......

他和他,一个普普通通的企业家。

他和他,众多企业家中不平凡的一个企业家。

他和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一个好人,一个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昨天,认识他和他,我是从报纸、网络和微信朋友圈里了解到的。从一篇篇新闻报道中我读着他和他的事迹,从一首首平平仄仄的诗行中我感受着他和他所做那些事的起伏变化,从大家一句句的点赞、评论中我细品着他和他身上做人做事的味道。

我在字里行间的描述中寻觅。

他和他,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他和他,只是尽微薄之力让家乡的孩子能够在更好的环境里读书写字。他和他,只是想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农村教好书。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今天,当我走近,走近他和他所资助小学、中学和幼儿园,走近那些资助过他的学生和老师,走近他和他的乡邻,除了让我无数次感动,无数次地敬佩,无数次的赞美,我,在寻找他和他的内心世界里昨天、今天和明天最真、最精准的答案。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当朗朗的读书声从明亮洁净的玻璃窗传出;当孩子们在平整的操场伴着欢快的音乐做着广播体操;当这里的学生成绩一年年在提高;当放学的钟声响起,孩子们脸了露出天真烂漫的快乐;当他们在这里懂得感恩,学会回报社会;当家乡在建成小康社会康庄大道的新时代一天天飞速迈进。

这也许就是我要在李昌和李攀父子这里要找的答案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