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作者:如水人生

人這一輩子,總是在感覺,感覺這個世界的變化。在人生這條路上,又總是在遇見,遇見不同的人,不同僚。

因為遇見,又被一些人,一些事所感動。因為感動,不斷喚醒内在的善念,學會了感恩,懂得了回報。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這幾天,北京中海昌達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李昌和李攀的名字一直纏繞在我的耳邊。作為一個喜歡在字裡行間行走的人,我責無旁貸用心為他和他為家鄉捐資建校的事迹作一個時代見證。

立冬後的第三天,陽光明媚,萬裡無雲,微風習習,似在春天裡踏青,又似在五彩斑斓的秋天裡暢遊。這樣的天,在北方的冬天是難見到的,這樣的天也好似專門為我們預備好了的。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經過七村八莊,車緩緩地停在安陽縣崔家橋李辛莊一條幹淨整潔的水泥街道上,兩邊是中海國小、中海中學和中海幼稚園三所學校。

操場上幾百個學生正在高音喇叭的樂曲中有節奏地做着課間操,看着一個個無邪、活潑、爛漫的孩子在陽光下彎腰、伸展着手臂,與明媚寬敞的教室、潔淨的窗戶、平整的操場對應,思緒瞬間把我拉回到我那個缺衣少吃的年代,一種替代性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這裡就是我今天行程的主題。

在這裡,我要用心感受一個企業家為社會、為家鄉、為教育事業的責任與擔當。在這裡,我要筆寫描述我所看到和聽到的最真實的印記。

李昌,安陽縣崔家橋李辛莊村人,國中綴學後開始了和許多農村青年一樣的打工生涯。他,搬過磚、跑過運輸、賣過飼料、幹過木工。天道酬勤。1988年,李昌在北京接下了第一單木工工程。5年後,憑着精湛的技術、過硬的信譽在北京成立了中海昌達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從一個包工頭一躍成了董事長。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換牌子、改名字看的是實力。李昌禀承品質第一、信譽第一的發展理念,口碑越來越好,從北方做到南方,一家家分公司相繼成立,事業越做越大,如今,他已是名副其實上億元的企業家。

李昌是搞裝飾起家的,腰包鼓了,裝飾一下自己也理所應當。但在鄉親們的眼裡,他,一直為人低調,生活簡樸,至今他還開着一輛20多萬普通的轎車。他,卻很大方,僅1999年,他慷慨解囊,一次性拿出280萬元,自己設計,自己帶隊施工,在家鄉建起了中海國小和中海中學兩座校舍。在以後的多年裡,每年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捐贈錢物,用來改善學校工作、生活設施和教學環境。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這幾年,李昌為家鄉教育捐贈了多少款物,我沒有細作統計,但學校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生活環境在一年年改善已是不争的事實。

在中海國小、中海中學和中海幼稚園,教學樓被命名為昌德樓、昌明樓、昌睿樓、昌欣樓,其用意不言而喻。

這是家鄉人和學校發自内心對李昌的回報。

李昌的父母當年為李昌起這個名字時,我想也許正是想讓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實,越走越更加昌吉、昌明、昌達、昌順。

李昌沒有辜負父母的用心良苦,他用事實讓他的名字光彩奪目。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李攀,李昌的兒子,中海昌達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經理。

這幾年來,在父親李昌的精心培養、磨砺和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從小就把父親的勤勞、善道作為做人做事創業的生意經。

子承父業,他也正像父親給他起的名字一樣,勇于攀升,節節攀高。

2016年,李攀在北京成立“李攀愛心助學基金”,捐款中海國小和中海中學60多萬元。

2018年,李攀一次性捐款150萬元修建了中海幼稚園。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父子同心,其力斷金。

他和他捐款的多少隻是一個數字,而數字的背後卻把一個簡簡單單的一個“人”字拓展的淋漓盡緻,書寫成仁愛、仁德、仁信、仁義、仁善、仁明、仁樸......

他和他,一個普普通通的企業家。

他和他,衆多企業家中不平凡的一個企業家。

他和他,是一個勤勞的人,一個好人,一個善人,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個有良知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昨天,認識他和他,我是從報紙、網絡和微信朋友圈裡了解到的。從一篇篇新聞報道中我讀着他和他的事迹,從一首首平平仄仄的詩行中我感受着他和他所做那些事的起伏變化,從大家一句句的點贊、評論中我細品着他和他身上做人做事的味道。

我在字裡行間的描述中尋覓。

他和他,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迹。他和他,隻是盡微薄之力讓家鄉的孩子能夠在更好的環境裡讀書寫字。他和他,隻是想讓更多的優秀教師紮根農村教好書。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今天,當我走近,走近他和他所資助國小、中學和幼稚園,走近那些資助過他的學生和老師,走近他和他的鄉鄰,除了讓我無數次感動,無數次地敬佩,無數次的贊美,我,在尋找他和他的内心世界裡昨天、今天和明天最真、最精準的答案。

走近李昌李攀父子

當朗朗的讀書聲從明亮潔淨的玻璃窗傳出;當孩子們在平整的操場伴着歡快的音樂做着廣播體操;當這裡的學生成績一年年在提高;當放學的鐘聲響起,孩子們臉了露出天真爛漫的快樂;當他們在這裡懂得感恩,學會回報社會;當家鄉在建成小康社會康莊大道的新時代一天天飛速邁進。

這也許就是我要在李昌和李攀父子這裡要找的答案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