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永贵:把日子过成诗

作者:廖昊
张永贵:把日子过成诗
张永贵:把日子过成诗
张永贵:把日子过成诗

温州网讯 你还记得吗,老式缝纫机脚踏板带动皮带发出的吱呀声,和送布、压脚时的咔哒声?你身边的孩子们是否认识,那些陪伴老一辈生活多年的犁、耙、碾、磨都长啥样?在温州市民张永贵家里,绿树花团环绕中,藏着一处“民俗旧物陈列馆”。

庭院展示老物件

还原旧时光

在张永贵的庭院里,青砖白墙,绿树成荫,一汪碧泉潺潺作响,百余件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与盆景错落分布。从风谷车、木犁、耙、蓑衣、打谷架,到石磨、粮食柜、缝纫机、煤油灯、首饰担、脸盆架不一而足,各类运输工具、制造器械、各种生活用品、工艺制品、礼乐器具、钱币邮票……通过这些老物件,一窥温州百年生活变迁。

“我始终有一个想法,留住过往生活的印记,让没见过这些东西的孩子们看见我们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张永贵说,年轻的时候家里生活困苦,现在看到旧时的老物件,总有一种忆苦思甜感。空闲时,他会将庭院打扫一番,小心翼翼地拿出他的每一件宝贝,细致地擦拭。“让后代人有迹可循,这是我收藏老物件的初心,也算是为珍藏民俗记忆,教育子孙后代做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事吧。”如今,经常有慕名而来的家长、老师带着小朋友到张永贵的庭院参观,让孩子们在这中式庭院中感受时光流转。

打造专属音乐室

圆少年梦想

1960年出生的张永贵除了喜欢收集老物件,还痴迷音乐。“我真的很喜欢音乐,非常喜欢。”聊起关于音乐的话题,张永贵立马眉飞色舞。2013 年,他在家中地下室打造了一间专属自己的“音乐室”,并做了隔音。走进这间“音乐室”,满屋子各式各样的乐器。他向记者兴奋地展示自己的宝贝:电子琴、大提琴、吉他、二胡、小提琴、萨克斯、凤凰琴等十多种乐器。记者发现,每种乐器还不止一件,单单口琴他就收集了7把。“学乐器是因为开心,只要能‘拿得起’就行!”没上过一节音乐课的他,因为对音乐发自内心的喜爱,凭着天生良好的乐感摸索着无师自通。如今,他能玩转十几种乐器,吹拉弹奏样样能行。平日里,只要有时间他就在自己的音乐室内练习乐器,演奏萨克斯、笛子、二胡、葫芦丝,聊得开心了还即兴表演起来,在各种乐器中间切换自如。

“相对于民族乐器,西洋乐器中我最喜欢的是萨克斯,萨克斯独特的金属磁性很吸引人,如今有很多朋友喜欢,知道我玩得好愿意跟着我学。”张永贵说,今年年初,他们成立了龙湾区音协萨克斯学会,很多朋友跟着他学习萨克斯,他也乐在其中,做公益教学生吹奏萨克斯。“学吹萨克斯没坏处,增加了中老年人的魅力,丰富了退休生活。”

玩乐器的张永贵在社区里找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有空就聚在一起排练。2014 年,他们组成了万顺社区民乐团,由张永贵担任团长。民乐团有几十名成员,平均年龄55 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拿手绝活”。这个自发性的小乐团,从乐器种类、主持人、指挥、主唱一应俱全,大家各司其职,合作默契。“虽然都过了退休的年纪,但只要拿起自己熟悉的乐器,就好像回到了当年最意气风发的时光,心态也会跟着年轻许多。”

退休生活闲不住

将公益进行到底

张永贵的民乐团不仅玩音乐自娱自乐,还经常参加社区活动表演,给居民带去欢乐。除了成立社区民乐团,他们还加入了龙湾民乐团、龙湾爱乐乐团等多个乐团,受邀到各个县(市、区)的文化礼堂、公园表演。

关于做公益,张永贵还拥有另一个身份,他是所在小区业委会的“卫生环境部部长”。每次小区活动,他都会负责现场的卫生,并且带队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定期对小区的楼道、绿化等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向居民宣传环境知识。他作为业委会成员和楼长,配合相关单位将所在楼道“改造”成艺术展厅,每一层的楼道都别有洞天。这里没有任何堆积物,反而犹如小块艺术天地,而且每一层的风格都还不一样。“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做志愿者给大家提供便利,可以改善邻里关系和生活品质,自己充实又高兴。”张永贵说。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张永贵:把日子过成诗

记者 吴邑琦/文

吴倬墨/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