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江故事 | 长江边陡峭山脊上的老街——三倒拐

作者:渝路侣行

长江航运

长江故事 | 长江边陡峭山脊上的老街——三倒拐

图源:长寿日报

在重庆长寿新城和旧城之间,有一片明清街市建筑群,浓郁的古色古香气息,居于尘世又隐于城市,迄今为止,重庆唯一被认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它就是当地人俗称的“三倒拐”。

三倒拐,是位于长寿长江边陡峭的山脊上一条古老街区,前临长江,四望辽阔,八面来风。

一条街要转三个急弯

长江故事 | 长江边陡峭山脊上的老街——三倒拐

三倒拐古街是古县城明清两代建成的一条由长江岸至长寿城内的石板大道,全长2.5公里,是河街至城内的人行通道,其街沿山势而筑,由3000多级石梯拾级而上,整条街蜿蜒曲折,要转三个急弯,人们习惯称"三道拐"。三道拐依山傍水,江水共长天一色,沿途古迹和传说甚多。

古街巴渝市井文化、民俗文化、乡土宗教文化、码头文化、三峡文化交相辉映,以历史场景演变为主线,风貌质朴。2013年,三倒拐街道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5强。

长江故事 | 长江边陡峭山脊上的老街——三倒拐

俗话说“爬三倒拐通身汗,下三倒拐脚打颤”。路过石库门,便让你开始领略三倒拐爬坡上坎之艰难。整个街道路面不宽,曲弯延伸,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民谣“好个长寿城,山高路不平,脚爬山倒拐,行路累死人。”,便是对三倒拐坡陡路不平的真实写照。

沿着石板街道攀爬至半山腰转身回望,青山脚下,黛青天际之间,滚滚长江水,滔滔东逝而去,江岸边江面上舟船或泊或行如无声画面。远处无语山顶上的白塔在灰蒙雾气中若隐若现。左下方三洞沟峡谷果木丛生,桃花溪水平荡如镜。整个河街西街、关口、东街地貌尽收眼底。

长江故事 | 长江边陡峭山脊上的老街——三倒拐

特色鲜明的“悬崖天街”

长江故事 | 长江边陡峭山脊上的老街——三倒拐

这里不仅是重庆古老街区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长江岸边规模最大的山地古建筑群,更是一条悬崖天街,具有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时代记忆三大学艺术价值。

长寿三倒拐旧时是连接长寿上下城必经之路。长寿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占地约70亩,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以门牌关系划分为:三倒拐、和平街、八角井和桃园巷约130栋建筑。主街长约1千米,小巷路网总约1.5千米,整个区域风貌相对保护完好。

三倒拐垂直高差达到165米,是山地街区的特色非常鲜明的“悬崖天街”,是迄今为止长寿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名片。

三倒拐的建筑年代为清代至民国时期。整个布局依山就势,顺着青石路面蜿蜒而上。所有建筑以穿斗结构为主,辅以抬梁结构,小青瓦屋面,屋顶悬山式和歇山式相结合,古朴典雅。其中不乏大量的四合院,院内设有小天井,上厅明间用抬梁结构,上厅与左右厢房之间有三到五步踏道,特别是上厅的斜撑多采用镂空装饰,内容丰富,生动夸张,配以传神的雕梁画栋、楼阁窗棂,极富情趣。

长江故事 | 长江边陡峭山脊上的老街——三倒拐

在抗战时期,三倒拐曾是长寿最繁华的地段,民族工业发达,有面粉厂、盐、茶等店铺100余家,为重庆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蔬菜、肉类等后勤保障物资。

充满乡土气息的美食

长江故事 | 长江边陡峭山脊上的老街——三倒拐

在重庆长寿的特产中,有一张薄如蝉翼的饼,它就是川江号子《跑江湖》歌词中那口口相传的长寿饼子———长寿薄脆。在重庆市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长寿薄脆”名列其中。

此饼薄如纸,色泽鲜美,纯甜芳香,酥而化渣,脆而不碎,益气和血,为长寿独有的特产,在清朝咸丰年间风行长寿及长江一带。是绿色、保健的休闲食品。

长江故事 | 长江边陡峭山脊上的老街——三倒拐

“血豆腐”是重庆长寿独具乡土特色的美食,其来历因为历史太过久远而无从考证。

据说,将“血豆腐”推向全国的是一个名叫孙志平的长寿人。清光绪年间,孙志平先后在北京、广东等地担任过道台,因为其垂涎“血豆腐”的美味,便带了不少去京、粤等地。

“血豆腐”因为嵌制猪肉,外裹精制豆腐,色泽红润而得名。吃“血豆腐”相当的便利,用温水将“血豆腐”表面洗净,上笼用大火蒸煮后切成片状,就可以装盘食用了。

长江故事 | 长江边陡峭山脊上的老街——三倒拐

长寿米粉有着数千年的工艺,据传,长寿米粉是东汉末年刘备入川时,一个名叫张同甘的随军火头军,把技术带过来的,从此米粉便在当地生根发芽,成为人人舌尖上的挚爱。

到了清朝末年,米粉更是被人们奉为吉祥之物,蒸好时圆圆的外形,象征着团圆幸福。每到阴历冬腊月,长寿家家户户都要蒸米粉,和汤圆一样,米粉成为长寿人民自食和待客不可或缺的美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