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嘴的爱美食,“尽有闲人聚酒楼”一说早就出现在清道光年间诗坛翘楚梅成栋的《津门百味》中。人们下饭馆儿,难免遇见熟人,挺讲礼节。比如,赵二爷和几个朋友正推杯换盏,这时,李五爷带着弟兄也出来吃饭,巧与二爷碰个照面,彼此拱手“爷,爷,爷”客气一番。
五爷坐定,点菜同时轻声吩咐堂倌顺便看看二爷那席大致要了什么菜,然后专点一道儿二爷桌上没有的菜。钱算在自己账上,告诉堂倌儿炒得了给那桌端去,连跟人家说一声“李五爷,给几位添个菜。”添菜习俗在旧津较为普遍,是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友人往来之间的一种尊敬、交情与面子。
天津人讲面儿,好面儿。赵二爷见李五爷给添的菜上桌,当然开心,同桌人觉得二爷面子够大够足,紧着恭维。二爷岂能落场,也顺势给五爷那儿添个菜。稍后估计菜已到位,二爷斟满酒,自己或带着几个相好一起去给五爷敬酒,以示回礼致谢。如此这般两厢宜一碰杯就算都认识了。新朋旧友,其乐融融,皆大欢喜。添菜讲究彼此量力而行,心意点到即可,常以一两道中档菜为宜,无需攀比。假如后到饭馆儿者仅一人,遇熟人打招呼,前者也会热情邀约“您就坐这儿一起吃吧”,后者也晓得此为客气话赶紧谢过,不多打扰,这种情况双方就不见得要添菜了,毕竟后者人单,饭量、消费有限,以免浪费。
堂倌儿机灵,对津人习俗了如指掌,营业中也注意观察,若发现相互认识的食客不在一桌,往往会动动小心思,来回通报一下,如此便促成了添菜,无形中增加了饭馆儿的收益。
在天津,添菜习俗不局限于下饭馆儿,亲戚朋友拜访走动,也有类似礼节。二姨欲到大姨家串门儿,大姨说必须在家吃饭聊天,并嘱咐二姨千万别破费买东西,家里啥都不缺。即便是亲姊妹,可二姨还是好里礼儿讲面儿,赶紧打发二姨夫买来螃蟹与烧鸡,如此才叫“不空手儿”。进了大姨门,大姨“质问”干嘛又花钱,二姨夫连忙说:“给您添个菜。”亲情、友情重在相互礼尚往来,不是狭义上的“穷讲究”,彼此喜乐,又不浪费,日子会更和谐。
文 由国庆
转载自天津日报2020年8月17日
(转载源于喜欢,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