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頸脰、脰鳴、斷脰、決脰、絕脰、刎脰、延脰、白脰、鶯脰、的脰烏

作者:思维什锦店

頸脰(颈脰),◆即脖子。○[唐][韓愈]《南山詩》:“初從[藍田]入,顧眄勞頸脰。”○[錢仲聯]集釋引[方世舉]曰:“《廣雅‧釋親》:‘頸脰,項也。’”參見“脖子”。躯脰(軀脰),◆猶身軀。脰,頸項。○[清][張篤慶]《明季詠史》之十:“將軍力戰損軀脰,豎子迎降類犬羊。”

脰鳴(脰鸣),◆用頸項鳴叫。○《周禮‧考工記‧梓人》:“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胸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為雕琢。”○[鄭玄]注:“脰鳴,蛙黽屬。”○[賈公彥]疏:“‘脰鳴,蛙黽屬’者,蛙黽即蝦蟆也。脰,項也,以其項中鳴也。”後用以借喻獨特的方式。○[宋][葉適]《<徐斯遠文集>序》:“[慶曆]、[嘉祐]以來,天下以[杜甫]為師,始黜[唐]人之學而[江西]宗派章焉。然而格有高下,技有工拙,趣有淺深,材有大小,以夫汗漫廣莫,徒枵然從之而不足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鳴吻決,出豪芒之奇,可以運轉而無極也。”

斷脰(断脰),◆見“斷頭”。身首异处。 形容死之壮烈。断脰决腹(斷脰決腹),◆砍頭剖腹。形容死之壯烈。○《戰國策‧楚策一》:“有斷脰決腹,一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清][戴名世]《王養正傳》:“及其亡也,一二孤忠間出,斷脰決腹,一瞑而萬世不視。”

決脰(决脰),◆謂砍頭。○[明][綠天館主人]《<古今小說>敘》:“試今說話人當場描寫,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決脰,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貞,薄者敦,頑鈍者汗下。雖小誦《孝經》、《論語》,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

絕脰(绝脰),◆斷頸。○《史記‧田單列傳》:“﹝[王蠋]﹞遂經其頸於樹枝,自奮絕脰而死。”○[司馬貞]索隱引[何休]曰:“脰,頸,[齊]語也。”○《西京雜記》卷三:“[廣陵王][胥]有勇力,常於別囿學格熊,後遂能空手搏之,莫不絕脰。”○[金][元好問]《哀武子告》詩:“舊說布衣甘絕脰,今傳史筆記歸元。”○[李大釗]《大哀篇》:“昭揭真理之幟,以號召儔類,言之者瘏口嘵音,行之者斷頭絕脰。”举鼎绝脰(舉鼎絕脰),◆見“舉鼎絕臏”。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

刎脰,◆猶刎頸。○《穀梁傳‧僖公十年》:“﹝[世子]曰﹞‘吾寧自殺以安吾君,以[重耳]為寄矣。’刎脰而死。”○[陸德明]釋文:“脰,音豆,頸也。”

延脰,◆引頸。○[南朝][梁][蕭統]《殿賦》:“延脰觀之,欣然俯仰。”

白脰,◆燕烏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三‧慈烏》。

鶯脰(莺脰),◆見“鶯脰湖”。莺脰湖(鶯脰湖),◆1.湖名。在[江蘇省][吳江市],以湖形似鶯脰得名。○《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不日要設一個大會,遍請賓客遊[鶯脰湖]。”○[清][趙翼]《題黃道婆祠》詩:“君看[鶯脰湖]邊月,夜夜寒燈剔短釭。”亦省作“鶯脰-鶯脰”。○[清][錢謙益]《冬日嘉興舟中戲示惠香》詩之一:“理曲近憐[鶯脰]水,弄花遙惜[馬塍]風。”○[清][陳維崧]《燕歸慢‧松陵道上追感計甫草趙山子兩孝廉》詞:“來朝過[鶯脰],好撥棹破晴空。”◆2.湖名[浙江省][鄞縣][廣德湖]的舊稱。○[宋][曾鞏]《廣德湖記》:“﹝[鄞縣][廣德湖]﹞其舊名曰[鶯脰湖],而今名,[大曆]八年令[儲仙舟]之所更也。”

的脰烏(的脰乌),◆白頸鴉。○《南史‧賊臣傳‧侯景》:“于時[景]修飾[臺城]及[朱雀]、[宣陽]等門,童謠曰:‘的脰烏,拂[朱雀],還興[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