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和马斯克最大的区别是产品,还有用户。杨元庆觉得马斯克的用户太少,马斯克可能会觉得联想没有用户……
文/常青
“我有多少客户,你知道吗?”2014年,杨元庆和马斯克在一场论坛上的对话,被人翻了出来。
从节选的视频当中,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杨元庆反问的是主持人陈伟鸿,并不是马斯克。而且,杨元庆其实高度评价了马斯克和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贡献,杨元庆也在发言中强调,相信特斯拉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变革。
《智物》(微信公众号:智物科技评论)此前的一片文章中曾经,提到苏宁、国美线上尝试的最大挑战,不是规模,而是用户。对比天猫、京东,尤其是拼多多这种新兴业态,国美、苏宁因为没有创新地提供服务模式,而没有创造价值,也就没有用户,只有买家。

马斯克创造了用户,杨元庆没有
类似的视角,可以理解马斯克和杨元庆之间,一场鸡同鸭讲的讨论背后的意味。杨元庆和马斯克所讲的用户,完全不是同一个内容。联想集团拥有的阴暗1亿台设备销量,和马斯克所谈的3万台汽车的销量,所对应的不是同样一种用户。
功能性买家、使用者,与真正的粉丝,拥护者,真正的用户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马斯克的这种用户,联想集团、国美、苏宁,可能根本没有。
陈伟鸿问题的起点是“粉丝经济”。当杨元庆解释完粉丝经济的理解,陈伟鸿顺利将话题延伸到马斯克,特斯拉在硅谷拥有多科技富豪粉丝。陈伟鸿想当然地夸奖了马斯克。
“Elon把你提到的粉丝经济做得极致的,所有这些人心甘情愿买他的车,他再次确定不是他忽悠他们的买,又掏了钱又免费了明星代言。”
问题出在陈伟鸿故意显示幽默,制造气氛的“忽悠”上。杨元庆错误认为,陈伟鸿把马斯克不做广告,依靠粉丝购买的特斯拉模式和联想集团大规模广告营销的模式对立了起来。
杨元庆脱离了话题,以自己的优势地位回击。熟悉杨元庆的人知道,这是他一贯的风格。杨元庆反问陈伟鸿,他现在有多少客户,我有多少客户,你知道吗?
一场关于模式的讨论,变成了意气之争。
回到2014年,两人都算是相当成功的CEO,都有不错的业绩增长。 2014年全年,特斯拉的销售额超过了7亿美元,全年销量只有3万5000台汽车,对比之前一年增长超过了145%。杨元庆的联想集团销售额约在350亿美金,业绩增长近30%,PC销量上亿。
问题在于,杨元庆和马斯克所称的用户,从未在一个纬度上。以如今的成败,对比两家公司,两个CEO的表现,并不公平,也没有意义。
在这一场对话当中,马斯克所谈重点一直在产品本身,包括强调中国市场的汽车价格要跟欧美拉通,为什么坚持直营销售。马斯克的视角,更像一个产品经理。而杨元庆更像一个纯粹的CEO,公司管理者。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当时就提到了特斯拉在做的一个事情:我们正在开发一些软件能够这个车可以把它变成一个你的延伸,变成你的司机的一个延伸,它会预测到你的需要是什么,今年买车的时候就会看到这样的产品。
如今看来,应该是利用AI的算法,做一些智能化的尝试。在2014年的汽车领域,这应该算是相当超前。
马斯克是基于一个长期趋势之下,基于一种生活哲学之下的产品创造。杨元庆对瑜伽系列的介绍,会更多停留在翻转、功能、外型等等,杨元庆是基于一个成功企业家、CEO眼光中的商业用户规模。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斯克可能更接近乔布斯式的,而杨元庆更像是杰克韦尔奇。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会有所不同,尤其是从更长的时间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