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和楊元慶的使用者

楊元慶和馬斯克最大的差別是産品,還有使用者。楊元慶覺得馬斯克的使用者太少,馬斯克可能會覺得聯想沒有使用者……

文/常青

“我有多少客戶,你知道嗎?”2014年,楊元慶和馬斯克在一場論壇上的對話,被人翻了出來。

從節選的視訊當中,多數人可能并不知道,楊元慶反問的是主持人陳偉鴻,并不是馬斯克。而且,楊元慶其實高度評價了馬斯克和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的貢獻,楊元慶也在發言中強調,相信特斯拉會給汽車行業帶來變革。

《智物》(微信公衆号:智物科技評論)此前的一片文章中曾經,提到蘇甯、國美線上嘗試的最大挑戰,不是規模,而是使用者。對比天貓、京東,尤其是拼多多這種新興業态,國美、蘇甯因為沒有創新地提供服務模式,而沒有創造價值,也就沒有使用者,隻有買家。

馬斯克和楊元慶的使用者

馬斯克創造了使用者,楊元慶沒有

類似的視角,可以了解馬斯克和楊元慶之間,一場雞同鴨講的讨論背後的意味。楊元慶和馬斯克所講的使用者,完全不是同一個内容。聯想集團擁有的陰暗1億台裝置銷量,和馬斯克所談的3萬台汽車的銷量,所對應的不是同樣一種使用者。

功能性買家、使用者,與真正的粉絲,擁護者,真正的使用者之間有着巨大的差別。馬斯克的這種使用者,聯想集團、國美、蘇甯,可能根本沒有。

陳偉鴻問題的起點是“粉絲經濟”。當楊元慶解釋完粉絲經濟的了解,陳偉鴻順利将話題延伸到馬斯克,特斯拉在矽谷擁有多科技富豪粉絲。陳偉鴻想當然地誇獎了馬斯克。

“Elon把你提到的粉絲經濟做得極緻的,所有這些人心甘情願買他的車,他再次确定不是他忽悠他們的買,又掏了錢又免費了明星代言。”

問題出在陳偉鴻故意顯示幽默,制造氣氛的“忽悠”上。楊元慶錯誤認為,陳偉鴻把馬斯克不做廣告,依靠粉絲購買的特斯拉模式和聯想集團大規模廣告營銷的模式對立了起來。

楊元慶脫離了話題,以自己的優勢地位回擊。熟悉楊元慶的人知道,這是他一貫的風格。楊元慶反問陳偉鴻,他現在有多少客戶,我有多少客戶,你知道嗎?

一場關于模式的讨論,變成了意氣之争。

回到2014年,兩人都算是相當成功的CEO,都有不錯的業績增長。 2014年全年,特斯拉的銷售額超過了7億美元,全年銷量隻有3萬5000台汽車,對比之前一年增長超過了145%。楊元慶的聯想集團銷售額約在350億美金,業績增長近30%,PC銷量上億。

問題在于,楊元慶和馬斯克所稱的使用者,從未在一個緯度上。以如今的成敗,對比兩家公司,兩個CEO的表現,并不公平,也沒有意義。

在這一場對話當中,馬斯克所談重點一直在産品本身,包括強調中國市場的汽車價格要跟歐美拉通,為什麼堅持直營銷售。馬斯克的視角,更像一個産品經理。而楊元慶更像一個純粹的CEO,公司管理者。

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當時就提到了特斯拉在做的一個事情:我們正在開發一些軟體能夠這個車可以把它變成一個你的延伸,變成你的司機的一個延伸,它會預測到你的需要是什麼,今年買車的時候就會看到這樣的産品。

如今看來,應該是利用AI的算法,做一些智能化的嘗試。在2014年的汽車領域,這應該算是相當超前。

馬斯克是基于一個長期趨勢之下,基于一種生活哲學之下的産品創造。楊元慶對瑜伽系列的介紹,會更多停留在翻轉、功能、外型等等,楊元慶是基于一個成功企業家、CEO眼光中的商業使用者規模。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斯克可能更接近喬布斯式的,而楊元慶更像是傑克韋爾奇。沒有高下之分,隻是會有所不同,尤其是從更長的時間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