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非要霸占李建设的妻子,不是因为美色,而是应为这一点,李世民原本是李渊的一个儿子,原本李家是无缘皇位的,但是因为隋朝的科举制导致关陇集团开始放弃杨家,李渊打着起义的名头造反,而李家内部也开始慢慢有了矛盾,一方面以李世民为主,另一方面已李建成为主,李世民就开始蓄意政变,最终矛盾爆发玄武门之战。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取得政治上的帮助</h1>
当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这时候太子妃郑氏才二十八岁,正是风光正茂的年轻,而且能被选作太子妃,姿色更是不用多说,很多人因此认为李世民看上了太子妃的美色,所以才把郑氏纳入后宫,其实最主要的是太子妃的背景,李世民刚上位不会拿郑家开刀,而如果放过郑家自然也要放过李元吉的齐王妃,因为李元吉的妻子出自关陇杨家,李世民刚上位自然是不会得罪世家,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和亲为拉拢。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被美色所影响,胜利者占有欲的影响</h1>
当时的太子妃郑观音才二十八岁,正是风华正茂,绝代佳人之时,而齐王妃杨氏更是有着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的美称,很多人都说李世民当时是为色所迷,才将众妃子“霸占”进宫。
其实不然,李世民没有杀太子妃郑观音,但也并没有真正的纳入自己的后宫,而是给了她后半生吃住无忧的独自生活。根据历史记载:丈夫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终日悼念亡夫、抚育幼孤,孀居五十年后,于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正月薨于长乐门内,卒年七十八岁。
而弟媳,也就是齐王妃是真正的被李世民纳入后宫,并且宠爱有佳,还曾想要立为皇后,但被魏徵劝谏制止。
《新唐书》: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
可见,李世民对齐王妃有可能是被美貌吸引,为色所迷,真心喜欢。但智者如他,绝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报复弟弟李元吉</h1>
李世民与李元吉虽然互为兄弟,但彼此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冷淡,兄弟三人分为两个队伍,李世民一人一队,而李建成与李元吉一队。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在山西太原起事,李世民三兄弟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最后成功推翻隋朝,建立唐朝。
由于李世民功劳太大,李渊将他封为“天策上将”,地位仅次于皇帝与太子。天下太平后,李世民仗着光芒不断招贤纳士,这让李建成与李元吉两兄弟感到严重的危机,三兄弟的关系越来越差。
李元吉心狠手辣,为了杀死李世民他派出部将宇文宝,后来又联合李建成在酒里下毒,将李世民疼得死去活来,吐血三升。
最关键的是,玄武门之变中他差点取走李世民的性命。当时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一箭带走大哥李建成的性命,李元吉见机不妙撒腿就跑,李世民策马跟了上去。
结果马受到惊吓失控跑进树林,李世民被树枝挂落马下倒地不起,李元吉见状冲过来夺弓想要把他勒死,这时尉迟敬德纵马过来大声呵斥,李元吉连忙跑向武德殿,最后被尉迟敬德射死。对此《资治通鉴》如是记载:
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挂,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
尤其可见,李世民与李元吉之间有着深仇大恨,巴不得将其剥皮抽筋。所以在葬礼上,李世民将他的谥号定为“剌”,也就是“不思恩惠”的意思,暗示李元吉死有余辜。
因此,李世民霸占齐王妃,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报仇雪恨,让李元吉在九泉之下也感到耻辱。
总结:
总而言之,李世民霸占弟媳齐王妃,既有受到好色之心与胜利者占有欲的影响,又有报复弟弟李元吉的意图,同时也是为了争取政治上的帮助,进而维持政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