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科学集市、听微讲座、看科普剧……10月30日,上海自然博物馆精心策划打造的品牌教育活动“与科学家面对面”在自博馆地下二层中庭火热开展。
当天的“与科学家面对面”科学集市共设14个展位。28位从事鸟类、昆虫、鱼类、兽类、两栖类、植物、无脊椎动物以及生态保护等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和青年学者齐聚一堂,为公众带来一场上海本土生物多样性的科普盛宴。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的科研人员为大家展示了上海丰富的本土生物资源,比如上海的蚯蚓种数、上海近几年新发现的昆虫、上海城市树木种数等。
来自城市荒野工作室、大城小虫工作室等自然教育机构及生态志愿者组织的专业工作者展示了他们为保护上海本土生态所做出的努力:如何保住可能是上海最后的龙舌草、上海乡土生态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各种本土生物图鉴的策划、临港观鸟节等。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科研人员还带来了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外来入侵物种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现场还有众多的本土生物标本和活体供观众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自然物种。
今年,活动在上海自然博物馆B1临展厅还设立了“科学家直播间”,为不能亲临现场的线上观众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
上午的“野趣漫谈”邀请了三位对自然有着浓厚兴趣的本市中学生与他们感兴趣领域的专家面对面,分享他们和上海本土生物的有趣故事以及他们亲手采集制作的标本收藏,并聆听专家的专业解读和建议。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还为大家带来了上海湿地的故事。
下午,与科学家面对面微讲座暨第187期绿螺讲堂活动现场邀请了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员王放和昆山杜克大学的助理教授李彬彬。他们分别以30分钟微讲座的形式向观众们展示了以公民科学家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项目及相关成果,包括刚刚获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发布的“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的“貉”以为家和鸟撞项目,并且在讲座后就“如何保护上海本土生物多样性”和线上线下观众进行了交流互动,反响热烈。
除了科学集市,现场还有上海自然博物馆原创的手偶科普剧《一只蝙蝠的寻家之旅》以及原创沉浸参与式科普舞台剧《鲸的寻游》分别以蝙蝠和鲸鱼的视角带领观众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公众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据悉,“与科学家面对面”是上海自然博物馆2017年创立的馆研合作项目品牌,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年。
【来源:周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