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揭秘中医失传接骨术——柳枝接骨法

顺治三年(1646年),顺治帝以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师西征四川。时年30岁的谦和庐随军行医。谦和庐每次随军行医随时都带着新鲜的柳树条、固定夹板和祖传的金汁膏,用于行军过程中因接骨。

揭秘中医失传接骨术——柳枝接骨法

王今铎扮演的豪格

揭秘中医失传接骨术——柳枝接骨法

四川征战

在四川征战期间,由于地势险要,将士多来自北方,开放性骨折的将士很多。带的固定夹板不够用,很多将士的接骨手术无法进行。谦和庐想尽办法,发现只有将士们携带的尿桶夹板可以使用。于是拆卸尿桶,用于接骨,却意外发现,愈合的速度竟然比新木和原有的夹板快很多。原先使用的夹板,因为消毒不当、条件有限,做完接骨手术后,经常出现皮肤和肌肉溃烂。尿桶上的夹板,长期被尿液浸泡,相当于间接消毒。

凭借柳枝接骨术,谦和庐的名声在军队中迅速传播,广为流传。

<b>神奇的柳枝接骨法</b>

在傅青主《金针度世》一书中有关于柳枝接骨的记载:把剥去了皮的柳枝整成骨形,柳枝中间打通成骨腔状,然后放在两段碎骨头的切面中间,代替被切除的骨头,在安放时,木棒的两端和骨头的两个切面都要涂上热的生鸡血,再把能生长肌肉的“石青散”撒在肌肉上,把肌肉缝好,在接合部位敷上谦和庐祖传的“金汁膏”,夹上木板以固定骨位,三周内即可快速实现骨骼愈合。由于柳枝的组织纤维和骨小梁的构造很像,可以引导骨小梁再次生长。

揭秘中医失传接骨术——柳枝接骨法

柳枝接骨法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内外相通“的思想

柳枝接骨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内外相通”的思想。柳枝接骨法在解放时失传,1959年,卫生口、中医口开大跃进会,周恩来提倡发扬柳枝接骨。

揭秘中医失传接骨术——柳枝接骨法

柳枝接骨法在抗日战争时期仍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