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大多不再愿意说梦想。
因为在别人看来,你的梦想或许就是在“疯”。
“你疯够了没有,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还要打?”
“我和你到了这个年纪,还有什么需要别人明白吗?”

是的,他不需要别人明白与否,他48岁了,还要去打MMA。
因为他只是想为自己做一件事而已。
——《激战》
这些年,我们都在关注国产科幻片,因为在华语电影中,它太缺了。
可是华语电影匮乏的类型片,何止科幻电影呢?还有励志片。
如果在励志片中去细分,优秀的华语运动励志类电影更是屈指可数。
而《激战》绝对是属于华语电影中最好的励志片之一。
它没有给主角带上无敌的光环,没有贱卖人们追梦的情感,有的只是让我们感同身受的遭遇和埋藏心中的斗志。
01
片中的主人公程辉(张家辉 饰)48岁了,二十多年前他是综合格斗拳王,却因为打了一场假拳身败名裂。
二十多年中,他欠了一屁股债,每日东躲西藏。
在师兄弟的帮助下,终于有了一份较为稳定的职业——在拳击俱乐部打杂。
程辉的生活一方面是与同屋租客母女王明君、梁佩丹(梅婷、李馨巧饰)之间的情感,一方面是在俱乐部帮助林思齐(彭于晏 饰)“追梦”。
而作为曾经的富二代的林思齐只想做一件事就是让破产后一蹶不振的父亲重拾信心。
程辉帮助林思齐不是被他的孝心感动,也并非仅仅为了钱,而是被这个年轻人为“自己做一件事”的勇气折服。
林思齐首战告捷,且连胜两场,却迎来自己最大对手,遗憾败北。
但他已经成功了,因为他的目的不是奖金,不是荣誉,仅仅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亲相信,只要敢做,不可能也能变成可能。
“怕,你就输了一辈子”
话是程辉说的,却在林思齐身上率先呈现。
或许此刻我们已经被彭于晏的肌肉和角色的坚持所征服,但故事并没有结束。
曾经的拳王,二十多年来没有好好地为自己做过一件事。
直到他遇到了王明君母女,他感受了温情,学会了真正的生活,所以面对她们母女的遭遇,他要为之一搏。
而给他信心的正是林思齐。
看似毫不相关的两条叙事此刻在人物情感和节奏上重合为一点。
48岁的程辉,阔别拳坛二十多年,要重回舞台。
他练臂力练到多次脱臼,跑步跑到呕吐,他也没有止步。
面对强大的对手,程辉最后的胜利告诉所有人,即使年纪和体能是一个拳手最大的敌人,但意志才是最强大的制胜之道,他能付出所有只为去赢得比赛。
《激战》在叙事上多线并进,内地上映版本121分钟比香港版116分钟多了些彭于晏和李菲儿的戏份。
看过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我们就会发现林超贤的电影,短板就是文戏。然而事实上林超贤在《激战》中设置的很多文戏却撑起了整个故事。
多线并进的缺陷就是故事没有叠加,稍不留意就会到导致框架散乱。但它的好处也很明显,因为故事之间互不干扰就避免了很多故事交叉逻辑上的麻烦,更好地为人物服务。
此外演员的表演也很大程度地让多线并进的方式没有出现明显裂痕。
02
也许很多人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彭于晏的身上,但张家辉才是戏里戏外的主角。
现实中的张家辉远比电影中的程辉更励志。
2012年,拍摄《激战》时,张家辉已经46岁,可是更贴近角色,前后花9个月塑身,最终呈现出极具观赏性的肌肉。
对于张家辉而言,他本身就在代言梦想。
46岁的身体,从未专门健身,却为了一个角色,去挑战了看似不可能事情并获得成功,在电影中没有完全传递出来的意志力,在电影之外,张家辉很好地诠释了。
张家辉的拼,不止于此。
电影中有一场高利贷闯入张家辉合租屋的打戏,在拍摄过程中,张家辉的左手小拇指被踢中,严重变形。
当时的媒体报道用的是“张家辉断指吓坏医生”等类似标题,后来张家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道:“当时一发生我就感觉痛,然后那个时候看不到我的手指,我举起来一看,我马上就不敢看了”
当时张家辉面对媒体时表示这是自己从影以来最严重的事故,并直言太可怕希望不会再发生。
但即使如此,张家辉并没有结束拍摄或用替身完成打戏。
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张家辉在断指被简单接驳后就继续进行影片的拍摄,可是断指的疼痛却影响着张家辉的拍摄,他只好吃大量的止疼药,并且尽量避免用左手。
电影拍完,当张家辉凭借角色拿起数座影帝奖杯时,人们也许早已不记得这位演员曾为角色付出多少甚至断指,但所有人都会说实至名归。
“其实,我每次上台都很怕的,不过每次我都会跟自己说,我能做到。”
影片中,这话是程辉说的,影片外,这话是张家辉诠释的。
一部称之为好电影的影片,很多时候不仅仅是片中的故事或感动或激励或娱乐了我们,还有影片后那些更加让我们动容的故事。
《激战》能称得上华语电影最好的励志片之一,感动我们的不单单是敢打敢拼的林思齐和48岁的逐梦程辉,还有46岁仍在为梦想代言的张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