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跃伟 朱伟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压抑蚊子的"软肋"。
被蚊子叮咬后,皮肤瘙痒发红肿胀,重度还可能患上疟疾、登革热等疾病。其中,蚊子是疟疾的重要媒介。如何有效防控?
科学家破解"嫁"蚊子的密码
大约四百年前,人们观察到,在黄昏的微光中,雄性和雌性蚊子蜂拥而至,以选择它们的配偶。这在1634年被明确记录下来。这种现象被称为"婚蝇"。当你嫁给一簇蚊子时,这是一个消除蚊子的好机会吗?是什么吸引了一只蚊子?是声波,颜色,光线还是气味?
自2013年以来,中国科学家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
1月22日凌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与创新中心研究员王思宝带领研究小组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通过蚊子有性信息素合成、婚姻与交配对疟疾病媒的生物钟基因、光照和环境温度共同调控》的论文。
蚊子随处可见,常见主要有蚊子、埃及伊蚊和莴蔷蚊三大类。其中,蚊子又称疟疾蚊子,主要在夜间,是疟疾的媒介。该研究破解了蚊子飞行的密码,并且是第一个发现其性信息素的人,这是一种拖曳长碳链的27烷烃物质,是雄性蚊子的神秘"香水"。
如果合成27-烷烃物质并将其施用于雄性腹部,研究人员发现,对于雌性蚊子,雄性蚊子的吸引力显着增加,求偶成功率和交配率增加。
这种物质能否发展成绿色蚊虫防治技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在公司的帮助下,我们申请了专利。1月21日,王思宝告诉 www.thepaper.cn,他领导的研究小组还发现了调节这种性信息素的信号通路和关键基因,他们现在正在研究它们的受体。
完成项目,团队克服了三大难关
从发现动物行为,到揭示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和化学物质,再到测试其可能的用途,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王思宝告诉燕报记者,在过去的七年里,他多次听说国际同行也从不同的角度来克服这个科研难题,团队成员也担心研究成果被抢走,只能快速加鞭子,专注于尽快完成课题。
王思宝告诉记者,在走到同龄人面前之前,他们至少克服了三个困难:第一,他们只选择了蚊子的头部作为实验材料,消除了很多干扰;还完成了对含有27个碳的长链碳氢化合物的分析。
研究发现,活性物质27ane是昆虫表皮蜡层中的一种物质,由desat1基因合成。该基因由两个生物钟核心基因per和tim控制。
在"白天"如黄昏时分,随着光照、温度、生物钟的相关基因每一天和时间被蚊子刺激、调控、表达、控制,在夏末结婚和交配时。
除了注射双链RNA以抑制雄性蚊子相关基因的表达外,Wang的团队还在2018年后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Marcelo Jacobs-Lorena教授Joel Vega-Rodriguez博士以及西非内陆国家布基纳法索Sant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小组一起在布基纳法索进行了户外测试研究。证实了根据蚊子婚姻和在室外自然环境中的交配行为进行生物钟基因调控的功能和功能。
负责编辑:加文
校对: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