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根據上海科學家花了7年時間破解的蚊蟲"婚紗"密碼,有望實作有效防控

記者 吳躍偉 朱偉

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壓抑蚊子的"軟肋"。

被蚊子叮咬後,皮膚瘙癢發紅腫脹,重度還可能患上瘧疾、登革熱等疾病。其中,蚊子是瘧疾的重要媒介。如何有效防控?

科學家破解"嫁"蚊子的密碼

大約四百年前,人們觀察到,在黃昏的微光中,雄性和雌性蚊子蜂擁而至,以選擇它們的配偶。這在1634年被明确記錄下來。這種現象被稱為"婚蠅"。當你嫁給一簇蚊子時,這是一個消除蚊子的好機會嗎?是什麼吸引了一隻蚊子?是聲波,顔色,光線還是氣味?

自2013年以來,中國科學家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

1月22日淩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與創新中心研究員王思寶帶領研究小組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通過蚊子有性資訊素合成、婚姻與交配對瘧疾病媒的生物鐘基因、光照和環境溫度共同調控》的論文。

蚊子随處可見,常見主要有蚊子、埃及伊蚊和莴薔蚊三大類。其中,蚊子又稱瘧疾蚊子,主要在夜間,是瘧疾的媒介。該研究破解了蚊子飛行的密碼,并且是第一個發現其性資訊素的人,這是一種拖曳長碳鍊的27烷烴物質,是雄性蚊子的神秘"香水"。

如果合成27-烷烴物質并将其施用于雄性腹部,研究人員發現,對于雌性蚊子,雄性蚊子的吸引力顯着增加,求偶成功率和交配率增加。

這種物質能否發展成綠色蚊蟲防治技術,減少殺蟲劑的使用?

"在公司的幫助下,我們申請了專利。1月21日,王思寶告訴 www.thepaper.cn,他上司的研究小組還發現了調節這種性資訊素的信号通路和關鍵基因,他們現在正在研究它們的受體。

完成項目,團隊克服了三大難關

從發現動物行為,到揭示其背後的分子機制和化學物質,再到測試其可能的用途,這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王思寶告訴燕報記者,在過去的七年裡,他多次聽說國際同行也從不同的角度來克服這個科研難題,團隊成員也擔心研究成果被搶走,隻能快速加鞭子,專注于盡快完成課題。

王思寶告訴記者,在走到同齡人面前之前,他們至少克服了三個困難:第一,他們隻選擇了蚊子的頭部作為實驗材料,消除了很多幹擾;還完成了對含有27個碳的長鍊碳氫化合物的分析。

研究發現,活性物質27ane是昆蟲表皮蠟層中的一種物質,由desat1基因合成。該基因由兩個生物鐘核心基因per和tim控制。

在"白天"如黃昏時分,随着光照、溫度、生物鐘的相關基因每一天和時間被蚊子刺激、調控、表達、控制,在夏末結婚和交配時。

除了注射雙鍊RNA以抑制雄性蚊子相關基因的表達外,Wang的團隊還在2018年後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Marcelo Jacobs-Lorena教授Joel Vega-Rodriguez博士以及西非内陸國家布基納法索Sant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小組一起在布基納法索進行了戶外測試研究。證明了根據蚊子婚姻和在室外自然環境中的交配行為進行生物鐘基因調控的功能和功能。

負責編輯:加文

校對: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