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还来抗蚊季,详见苏州"蚊坛"泰战如何抗击蚊疟疾?

作者:巴桑·曼汗

陆宝林(1916.6.19-2004.9),江苏常熟。医学昆虫学家。最突出的成果是我国蚊子分类研究和病媒蚊虫控制实践。

自2020年7月10日苏州科学家日成立以来,苏州以城市的名义表彰了所有人才。

今天,《苏州》将继续为您带来苏州院士系列。从苏州院士的故事中,读一读苏州。

01.

1928年,陆宝林就读于东吴大学中学,立志从事生物科学研究。1934年考入东吴大学理学院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大三时,他写了一篇关于苏州淡水鸟的报告,受到老师刘承轩的称赞。大三时,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他在华西大学学习生物学。1938年,他是华西大学生物系的标本采集员。次年,他在清华大学生物研究生院学习昆虫学,在著名昆虫学家刘崇乐的指导下,研究水生昆虫生态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还来抗蚊季,详见苏州"蚊坛"泰战如何抗击蚊疟疾?

1988年,陆宝林全家合影

毕业后,卢在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工作,开始研究蚊子。当时,中国西南部的疟疾疫情非常严重,以至于他对昆明的蚊子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证明中国蚊子是当地的疟疾传播媒介。1944年任教于湖北医学院。自1946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昆虫学系讲师。1949年以来,任北京农业大学昆虫系讲师、副教授。1951年,他参加了中央防疫委员会组织的研究小组,参加了国际民主法律师协会和国际科学委员会的考察团,向国际朋友展示了美国空投昆虫进行细菌战的事实。

1952年调到新成立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寄生虫科昆虫室,专攻蚊子研究。此后,他担任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任和研究员。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他参与了西南和华东地区抗疟和丝虫病的防治,以及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的天然来源。1974年起受中国科学院委托,主持中国蚊子区研究,任《中国蚊子科学》主编。1980年,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编委,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系主任。1981年,他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治理媒体控制联合小组的成员,以及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学和技术委员会的成员。

自192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中国昆虫学会主席和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媒体生物学与控制特别委员会疟疾工作组副主席。1984年,他是第四军医大学的寄生虫学兼职教授。1986年,他被任命为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副主任。1987年,任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名誉理事长。1989年,他担任总后勤部卫生部预防医学咨询小组顾问,中国预防医学会媒体生物学与控制学会名誉会员。

还来抗蚊季,详见苏州"蚊坛"泰战如何抗击蚊疟疾?

Lu访问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昆虫实验室,并于2003年与美国CDC虫传播传染病研究所所长Gubler进行了交谈。

02.

卢宝林长期研究我国蚊子的分类体系、生态习性、病害传播关系和综合治理。主持过"埃及白伊蚊与埃及伊蚊及其控制"、"稻田蚊繁育综合防治"、"战时特殊武器伤害的医疗防护"和"海南岛埃及伊蚊综合防治研究"两项国家级合作课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委员和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获何良和力基金会科技进步奖。主编著有《医学昆虫学》、《中国重要医用动物鉴定手册》、《中国重要医用昆虫分类与鉴定》等著作。

结束

还来抗蚊季,详见苏州"蚊坛"泰战如何抗击蚊疟疾?

来源:苏州院士

照片:网络

编辑:刀

警察苏州

ID: 科普宿州

警察苏州Q3:948033090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