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文华大奖”剧目《阿诗玛》复排后在昆明正式公演

作者:云南广播电视台
中国“文华大奖”剧目《阿诗玛》复排后在昆明正式公演

云视网讯(记者 杨韧洲)阿诗玛,是云南民族文化艺术的一块金色名片。在《中国舞剧》一书中,《阿诗玛》被称为中国舞剧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被誉为“东方的天鹅湖”、“民族艺术的奇葩”。

中国“文华大奖”剧目《阿诗玛》复排后在昆明正式公演

7月15日,舞剧《阿诗玛》作为“百年百部”传统精品,经过半年的精心打磨和编排,以全新的面貌在云南省歌舞剧院正式公演,为人们带来一场民族艺术盛宴。

中国“文华大奖”剧目《阿诗玛》复排后在昆明正式公演

荟萃人文精华,铸就云南民族艺术丰碑

1990年,舞剧《阿诗玛》由时任云南省歌舞团团长徐演负责,张苛作艺术指导,苏天祥、李学忠、赵惠和组成筹备组,深入生活向民众学习,向专家考证,认真思考讨论后,形成了一个打破时空,摆脱陈述,重在立意,充满诗情画意的崭新结构,为舞剧《阿诗玛》的创作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1991年,由苏天祥、周培武、赵惠和、陶春组成老中青结合的舞蹈编导组,由闵广森、万里、黄田组成舞美音乐创作组,以“情”为贯串始终的主线,围绕阿诗玛、阿黑、阿支的爱情故事,与演员们经一年多的创意交融和艰苦排练,通过精彩的双人、三人舞段和群舞,从容、酣畅地展现绚丽多彩的彝族各支系的民间舞蹈共同形成了舞剧《阿诗玛》的艺术形式。

1992年,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大获好评;后又经过多次精益求精的完善和修改,在全国舞剧比赛中荣获优秀剧目演出奖、优秀作曲奖、舞美设计奖、灯光设计奖、服装设计奖等众多奖项,主演依苏拉罕、钱东凡、陶春获最佳表演奖。

1993年,舞剧《阿诗玛》获中国文化部第三届文华大奖和编导、作曲、舞美、演员等单项奖;同年5月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主创团队再聚首,攀越世纪民族经典新高峰

2020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经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遴选推荐,大型民族舞剧《阿诗玛》于2020年10月入选“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

中国“文华大奖”剧目《阿诗玛》复排后在昆明正式公演

云南文投集团高度重视舞剧《阿诗玛》的复排工作,赵惠和、周培武、陶春、闵广森、万里等组成的核心团队再次扛起了创作重任,组织云南演艺股份有限公司(原云南省歌舞剧院)广大文艺工作者组成强大的创作演出团队,积极参与并严格把关舞剧《阿诗玛》复排工作的各个环节,从主要演员甄选到角色演员安排,从复看影像纪录到石林、宜良等地进行采风考察,从舞蹈编排到语汇提炼,从演员舞台走位到主题背景设计,从服装道具到舞美灯光……他们不断精研和挖掘艺术理念,多次展开灵感和创意碰撞,仔细分析具体实施可能,只为了让舞剧《阿诗玛》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魅力。

一遍遍构想交融,一点点细节雕琢,一次次完善修改,历时半年多,舞剧《阿诗玛》的复排提升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昆明盛大公演,全新面貌惊艳全场

2021年7月15日,舞剧《阿诗玛》以全新的面貌在云南省歌舞剧院梦幻剧场正式公演,给观众献上了绚丽多姿的艺术盛宴。

中国“文华大奖”剧目《阿诗玛》复排后在昆明正式公演

一个自信的民族,永远焕发着文化的力量;舞剧《阿诗玛》沿用了原版无场次的板块式结构,使舞剧故事情节连绵有序,一气呵成,并以黑、绿、灰、红、金、白、蓝等7个不同色彩的舞段,以颜色示情的同时,在不同颜色的舞段里完成戏剧冲突的全部过程,刻画了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舞剧站在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以开放的精神继承、借鉴、创造出富有民族个性的舞剧新形式,把流行于云、贵、川的主要彝族民间舞全部融入舞剧中,采编了彝族各支系最富风格韵味的舞蹈动律,服务于剧情安排,呈现出极为贴切主题的地域性民族风范。

舞剧的音乐以浓郁的彝族民歌为主导,其中融入了很多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剧中的每一个音符和旋律,都在渗透着云南民族文化的特色,无一不彰显着舞剧的民俗化风格。

中国“文华大奖”剧目《阿诗玛》复排后在昆明正式公演

舞剧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大量运用群舞造景、生情,以群舞队形、风格服饰和动作语汇的丰富变幻,缔造出各种惟妙惟肖的自然景物,黑色舞段里的石林与羊群,绿色舞段中的绿苗,白色舞段的白云,金色舞段里的牢笼和蓝色舞段中的洪水……对景物的表现,对剧情的推动,完全以肢体语言的方式描绘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片云片雨。

舞剧《阿诗玛》是一座艺术丰碑,复排后再一次实现了跨越,达到崭新的艺术高度。7月15日正式公演后将继续参加2021年云南省优秀剧目展演,进一步促进和引导云南民族文艺的传承和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