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灼心》改编自须一瓜的长篇小说《太阳黑子》,由曹保平编剧并指导,邓超、段奕宏、郭涛、王璐丹等人主演,影片上映于2015年8月。
邓超、段奕宏、郭涛三位主演在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同时获得了最佳男主演,一部电影,诞生三位影帝,当时瞬间登上了各大媒介的娱乐头条。

不可否认他们三位贡献了影帝级别的演技,然而一山还比一山高,影帝级别的演技竟然被一个 配角碾压了——饰演真正凶手的王砚辉。
短短几分钟的供述画面,一个不懂法律,藐视法律,泯灭人性的罪犯让人看得直觉瘆人,把一个冷漠、残忍的凶手刻画的入木三分。
供述过程中,王砚辉饰演的凶手,对犯罪过程回忆的讲述,轻描淡写,没有感情,没有情绪波动,比一个屠户说起宰杀牲畜还要平淡。
时不时地还会因为自己的侥幸展现出一丝窃喜。
就这部电影而言,说三位影帝的演技被碾压并不是夸张。
<h1 class="pgc-h-arrow-right">对于三位影帝的评价是:演的真好,对王砚辉的评价是:这是真事。</h1>
看过影片的观众都知道,邓超可是在这部影片中贡献了同性初吻。
片中与吕颂贤那一段激情戏,骗过了怀疑他的警官,也骗过了观众。
实在太投入了,如果不是后来,吕颂贤扮演的台湾商人主动说出来他的破绽,还真以为他是这样一个取向。
完全没有给观众一个怀疑他为了摆脱嫌疑而故意如此的空间(演出不情愿,被迫)。
就是这样投入的表演才能让观众体会到,这个人物的机敏(或狡诈)、果敢和无所不用其极,为了逃避制裁什么都豁得出去。
这个人物活了。
更让人难忘的一处的是最后执行药物死刑的戏份,邓超从紧张兴奋,到呼吸困难,到精神涣散。
一系列神情变化的细节,演的也是让人拍手叫好的。
与邓超对手戏最多的段奕宏,他饰演的,一个有多年办案经验的警察。
凭着一个对方的一个眼神就敢掏枪,就敢确定对方不简单。
犀利的、有压迫感的眼神无形地烘托出了整部影片的紧张感。
如果不是这样的紧张感,那么邓超他们演的那种小心翼翼、谨小慎微,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知道他身边的辅警是一个gay时候的表情,那种尴尬的感觉,他是真信了。
而说到郭涛便用一个镜头就能证明演的好——在伤口上倒酒——有一种疼叫:我看着都觉得疼。
一部影片看下来都会觉得他们演的真好,但是到了影片末尾处,王砚辉饰演的真正凶手出现——第一次看的观众会觉得:这是真的吧。
看过的人,当初认为这是真实的人物镜头,请在心中默默举起一只手臂。如果不是后来看过他参演的其它电影,我一度认为这就是真实事件,而他就是真实案件的真凶。
那神态,就是电视上的普法节目中的真实人物。
以这样的观点来看,说王砚辉在这部电影中碾压了三个影帝,绝不夸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8">特别的优势</h1>
诚然这份碾压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彼时的王砚辉还没有什么名气,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他还只是一个陌生人。
陌生的代入感是比很有名气的演员更强烈的。
而且只有短短几分钟的出镜,画面也是镜中镜的镜头,使这种真实感大幅增加。
不过也印证了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如果不是王砚辉本身具备精湛的演技,在留给他的几分钟镜头下做到厚积薄发,再好的客观条件也没用。
《我不是药神》中一句:“最难治的病是穷病”击中多少人的内心。
一句话足以见得演技好坏。
换哪个演员试试,你们心中各有答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6">电影本身铺垫的好</h1>
这部电影在豆瓣还保持着8.2的评分,好于91%的犯罪片,好于92%的悬疑片。
前面的主演们,把故事带入得好,不至于有漏洞,能自成其说,所以最后又把以为他是真实人物的感觉大大加深了。
总的来说,本身技能过硬,新人面孔出山,电影精彩,人和、地利、天时成就了王砚辉这几分钟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