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春岁月之藏地军旅

卧龙孤月

列队走到军车前,每人发了一件军用羊毛大衣,高原气候寒冷,首长们爱兵如子,我们想到的他们都能想到,我们想不到的他们也能想到。我的大衣穿在身上就闻到一股臭烘烘的味道,后来到老部队才知道这是老兵们退下来的,以往都是发的新大衣(也许首长们在发扬特别能吃苦的老西藏精神吧),就这届兵发放的是旧大衣(总之是大衣,能保暖就行,穿的东西新旧无所谓,革命军人这点觉悟还是有的),第二年就改为棉大衣了—这是后话。

青春岁月之藏地军旅

我们按照训练好的队列座在车厢中,军车后厢是用帆布撑起的棚子,一车十二人,对面而坐,背包是最好的座位。

车子沿着拉萨河畔老牛拉车般地向东行驶,透过后面没有帆布的后车门望去,开始还有一段柏油路,后来都是未铺柏油的山路,拉萨河依旧东流,两岸的山不高但非常苍凉洪荒,冬季的阳光依然有些耀眼,阳光照射不到的山阴蛮荒影子很浓,一路上只有我们的车队在长龙般地行驶,在没看到其他移动的物体。

青春岁月之藏地军旅

“我看见雄鹰在寂寞海上飞,山谷里有金黄旗子在大风里飘”——多年以后听到萨顶顶这首“万物生”,我眼前浮现的就是当时的情景,哪歌词里的意境以及萨顶顶的声调都是非常非常地应景…

雄浑的大山,辽阔的原野,高空的飞鹰,渺无人烟的土地,“雄浑苍凉”是这片土地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晚上车到加查兵站,所留下的印象就是冷,馒头冰凉凉的,一盆稀饭,一盘花生米伴馒头吃,一床棉被盖着刚发下来的羊毛大衣晚上还是很冷。

路上休息时候和开车老兵聊天,得知他是汽车十八团的江西籍老兵,现在超期服役,可能很快就要转志愿兵了(祝老兵心想事成),老兵很健谈,我们聊的也很投缘,他告诉我们,在西藏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他认识一个牧民,财产有二十多万吧(哪时候个人二十多万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依然过着缺吃少穿的生活,如果是他就把牛羊卖掉就到内地发展了。老兵告诉我们这儿的物价非常贵,尤其青菜,一斤蒜苔五元(现在青菜和哪时候基本持平,但哪时候内地青菜才几分钱一斤啊),而且也很少能吃到,因为西藏当地不产青菜,都是空运过来的。说着,他拿出一个药瓶取出药片咽了一颗,告诉我们说:在西藏部队,青菜都是大家的梦想,逢年过节连队会餐才能吃上一点,所以很多人都营养不良,缺少身体必须的维生素,这不国家科研机构没有遗忘我们,专门为我们西藏军人研制出一种“多种维生素胶囊”药丸,每天吃一颗,来为我们补充必须的营养(哪玩意真的很有效果)…

老兵的话让我们对西藏,西藏部队有了新的认识,原以为只是小说上才有的细节结果现实就是这样的…

对了,我忘记介绍我们同车的战友了,黄牛,我,孟亮,张万帅,潘勇,其他的战友时间太久我已记不太清楚了。

兵站的早上起床洗漱,哪水真叫一个冷,冻的我都不敢伸手。吃过早饭利用休息时间我和黄牛俩去兵站外去玩,兵站外有个小山坡,其实就一个土坡的高度,山坡上有白色黑色的石子,作为一直生活在平原的孩子看到小山坡还是异常的兴奋,看到已有很多战友在攀这小山坡,我们也攀登去玩,虽然山坡不高但真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气喘吁吁(刚到西藏,高原反应还很大,走路大一点步伐就喘的受不了)才登顶,在山坡边我和黄牛做了到部队打架的技术分析 ,黄牛老谋深算地说:西藏太冷了,我们作为北方人都冻的受不了,云贵川的他们都是南方人,气候是他们的天敌,他们适应不了,咱们和他们打架就在外面打,到时候他们就是有十成的气力也只能发挥出来八成,我听连说“高见”。

青春岁月之藏地军旅

集合号吹响,我们又开始了向老部队出发。一路上有些战友的高反越来越难受,张万帅战友(在四川时候我们带兵大胡子连长用四川话点名喊他张—挖—摔,当时不认识他的时候听大胡子连长点名认为他名字特霸气,人一定也很厉害的,其实他是非常安静本分的一个人)高反最严重,脸色苍白,一向好脾气的他无论谁无意中碰他一下或者语言刺激他一下,他就忍不住发火(都理解高反的难受程度的,人折磨的都没耐性了),我们四个状态好一些,虽然有些头痛但依然说说笑笑一路。越向东行驶山越高,路上的绿色也越来越多,道路下边一条蓝色的河流就是雅鲁藏布江,玉带一样镶嵌在两山中间,时不时有虬枝盘根的树木傲立在江边的沙滩上显示出他不屈的生命力,我知道哪是红柳和胡杨,总之一副中原看不到的域外别样美丽世界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青春岁月之藏地军旅

中午,车到郎县,大家下车休息,这个名字把我闹了半天都搞不懂,总感觉拗嘴(藏语名称当然不能以汉语理解了,哈哈)。所谓的县城只不过零零星星的有不多人家而已,也就相当于乡下一个普通集市规模而已(乡镇以下村的集市),零落分布着几个杂货部,有几个藏族同胞男女在开着属于她们之间的荤段子玩笑 藏族男女都佩藏刀,穿藏袍,戴藏帽,总之和我们内地风情大异。这时一位藏族阿佳(大姐,女人的意思)蹲在路边,孟亮猥琐地说她在洒尿,我说不可能吧,这么多人她怎么好意思?一会阿佳站起,地上一道湿湿的水泽。孟亮笑说:“我没说错吧”。原来西藏地广人稀,而且她们穿着料子很厚的藏裙,所以她们内急都是就地解决,裙内春光不会外泄,我们不过是少见多怪罢了。在郎县看到的风土人情景象,让 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叫什么“大唐西域记”的,和这儿有太多相似之处了。

继续上车东进,一路上红柳胡杨之类的树木越见越多(这种逆风耐寒 虬枝凸起的树木点缀着苍茫的河滩和大地,真是天生的工艺品啊),一路上我们也被折磨的昏昏欲睡,冷风不时地吹入车厢,人真的不想有任何运动。这时车子停了下来,带队领导命令全体下车,说车陷进沙滩,大家下来推车,这儿距离我们部队已经很近了。

青春岁月之藏地军旅

虽然不情愿地跳下车,但我也被眼前这绝世夜景震撼住了,一轮孤月挂在西方的天空,是那么地皎洁,那么地寂静,脚下的沙滩又是哪样的辽阔,几棵红柳 胡杨弯曲着身腰在沙滩上不屈地挣扎着,蓝色的雅鲁藏布江在这儿江面变宽,碧玉般的江水向东流去,江中小岛如宝石一样点缀其中,月光洒向前面巍巍雪山,柔和的月光和皑皑白雪相映成景,是那么地神秘,哪样地祥和。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后来旅游开发这儿就是林芝著名景典“卧龙沙丘”)…

希望了解西藏军旅生活的朋友请关注我,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