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明开国功臣善终的有几人?李善长,七十七岁,也不成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36位为大明建立功勋的元老获封。6人获封公爵,李善长就为其一,进爵韩国公。

可惜即便贵如“功臣之首”的李善长,七十七岁仍遭满门抄斩,哪怕有免死金牌,又有何用!不过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帝王恨!大明开国功臣善终的有几人?

大明开国功臣善终的有几人?李善长,七十七岁,也不成

朱元璋与开国功臣

都说自古红颜多薄命,其实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代的开国功臣更是“我命不由我”,全看“帝王心”。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三年后,大封功臣,三十六位开国元勋获得爵位,其中得最高“公爵”爵位者有六人,其中李善长封“韩国公”,居首(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子孙可世袭。

朱元璋曾誉李善长为“萧何”,册封诏书上讲李善长跟随自己多年,在军队物资管理等方面贡献很大,理应加封。对李善长可谓十分认可和赏识。不仅如此,朱元璋还赠与其“丹书铁劵”,若获罪可免李善长二死,其子一死。真的是这样吗?后面我们会说到。

这样看起来,明建立后,李善长的开局是顺利之极。之前他的人生是怎么样的,我们也来了解一下。

大明开国功臣善终的有几人?李善长,七十七岁,也不成

李善长

李善长,生于1314年,濠州定远(今安徽滁州凤阳县)人。按照现在的说法,他出生的年份很好,有“一生一世”的寓意,但当时元代已处于末期,社会动荡不安。

李善长和那些成名之人一样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喜爱读书,聪颖异常,有谋有略。据说他还拥有超强的预事能力,其实放到现在就是比较有远见和前瞻性。或许是他预见了朱元璋能“成事”,所以当朱元璋平定滁州时,李善长抓住时机投靠了朱元璋。

朱元璋也听闻过李善长的声名和才学,问李善长天下何时能平定,李善长以刘邦为例,认为只要朱元璋能效法汉高祖,霸业不久可成。

大明开国功臣善终的有几人?李善长,七十七岁,也不成

朱元璋

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主要管理“后勤”事务。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有序的物资供应是获取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朱元璋对其非常信任,也让他参与了很多军务的决策。

朱元璋登基后,李善长就获封宣国公,任左丞相(古时以左为大)统领百官。洪武三年,更进一步,进封“韩国公”,可谓一人之上万人下,地位显赫。

大明开国功臣善终的有几人?李善长,七十七岁,也不成

人的性格与命运息息相关,李善长看似外表敦厚,实则善妒,且待人刻薄。同为开国功臣的刘基(刘伯温),只因与他在法令上持不同意见,便被其羞辱。之后刘基便告老还乡。其他一些大臣如李饮冰、杨希圣等也因得罪他被罢免。这也导致太祖对他的反感。

洪武四年,李善长以生病为由返回家乡濠州。病愈后返回京都。洪武九年,其子李祺娶临安公主为妻,李家地位重回显赫。

后“胡惟庸案”爆发,胡惟庸及其相关人等被杀。而反观李善长,他曾提携过胡惟庸,且其弟李存义之子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但李善长并未受波及。其后有人向太祖告发李氏父子是胡惟庸一党,或许是因念及旧情,亦或是“丹书铁劵”的作用,朱元璋并未处置。

大明开国功臣善终的有几人?李善长,七十七岁,也不成

胡惟庸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七十七岁,他的侄子丁斌因与胡惟庸案有牵连被抓,后供出了李善长父子。胡惟庸曾亲自劝说李善长与他一起谋反,李善长仅以自己年纪大,不参与,你们好自为之由劝解,未举报。之前受到他打压的大臣纷纷弹劾,就连他身边的仆人也竞相告密。

大明开国功臣善终的有几人?李善长,七十七岁,也不成

丹书铁券

更不巧的是,当时有人观星象说朝廷会有灾祸发生,而原因在大臣。天时地利人和,李善长全没有了,就连可免死两次的“丹书铁劵”也没了用,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李善长一族处死。仅驸马李祺一家幸免,但被放逐。

大明开国功臣善终的有几人?李善长,七十七岁,也不成

李善长死后一年,有一位名叫王国用的大臣“勇敢”上书太祖,为李善长“喊冤”、抱不平。

奏折大体意思如下:李善长作为开国元老,位至高位,儿子又娶公主,说他图谋不轨完全没道理嘛。李善长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怎能因为区区天象之说就杀害开国功臣呢,这多令人寒心。李善长已死,陛下英明,相信定会以此为教训。

看到奏折后,太祖皇帝并没有生气也没责怪王国用,这说明了什么?但直到明末,南明皇帝朱由崧才给李善长恢复了名誉,并追谥。

大明开国功臣善终的有几人?李善长,七十七岁,也不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