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广东海上“绿色屏障”总面积约1.4万公顷,全国第一

汕尾品清湖岸畔,2.4万平方米红树林宛如一条绿带环绕。在这片中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潟湖,偶尔能看到白海豚跃出水面。惠州考洲洋好招楼湿地公园,景观栈道向远处延伸,栈道两旁种植的红树林已成为水鸟的绝佳栖息地。

历时21天,跨越南粤4000多公里海岸线,走遍沿海8市,寻访滨海红树林,见证生物多样性,感受南粤最美海洋生态。在今年世界海洋日来临之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南方日报社等多家主流媒体,开展了“粤自然·媒体沿海行”采访宣传活动。

在连绵不绝的四千多公里海岸线上,红树林随处可见。海陆之间,绿色充盈,群鸟起落其中。据统计,目前广东红树林总面积约1.4万公顷,为全国第一,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2.46万公顷的56.9%。

广东海上“绿色屏障”总面积约1.4万公顷,全国第一

雷州湾的中华白海豚自由游弋在蓝天白云下

此次媒体实地采访活动选取了广东沿海经济带“一心两极双支点”相关的沿海城市,包括深圳、珠海、惠州、中山、湛江、汕尾、阳江、汕头等地。活动期间,媒体记者重点针对广东的红树林、滨海湿地、海洋生态和海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采访报道。

▎汕尾育苗人:“这不是一笔经济账,而是一笔生态账”

在位于汕尾海丰县梅陇镇的梅海红树林育苗场,秋茄、桐花树等不同品种的红树林已长到约一人高,沿着海岸线蔓延开去。红树林前方插着一排毛竹。育苗场经理罗景秋告诉记者,这排毛竹是特意从陆河买来,插在滩涂上就像是一把“梳子”,可以保护红树林幼苗不受海浪侵袭、淤泥覆盖。

广东海上“绿色屏障”总面积约1.4万公顷,全国第一

跳跳鱼在红树林间嬉戏(惠州考洲洋)

罗景秋在当地经营红树林育苗场已有十几年。“我刚来的时候,这一带沿海开了几家养殖场,养殖场主当时准备继续向海边扩大规模。这样下去,这一片就全部变成鱼塘虾塘了,对海岸线和湿地红树林保护极其不利。”罗景秋告诉记者。由于育苗场所在地正好是适合红树林生长的泥滩,他与几个朋友办好相关手续,便开始种植红树林。

罗景秋一开始也遇到过挫折。“红树林生长缓慢,上游生长的浮水莲,常常会被大雨冲到这附近,再被海浪冲上岸。浮水莲在岸上腐烂变成淤泥,压死了不少幼苗。”

为此,一方面,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在上游水域对浮水莲等水生植物进行清理,从源头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罗景秋从陆河买来毛竹,按一定间距插在红树林前方的滩涂上,疏导水流的同时也防止淤泥堆积。在近几年的几场台风中,这片红树林经受住了考验。

广东海上“绿色屏障”总面积约1.4万公顷,全国第一

阳江阳西县程村红树林自然保护

十余年来的资金投入和细心栽培,罗景秋对这片红树林感情深厚。“对我来说,这不是一笔经济账,而是一笔‘生态账’了。只要这片红树林茁壮生长、能够继续固堤护岸,这件事就是值得的,不会过多考虑经济回报。”

汕尾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傅国栋告诉记者,最近几年,红树林已经“蔓延”到了城市中心——位于城区中心的品清湖被誉为汕尾的“母亲湖”,在完成疏浚工程和沙滩保洁工程的同时,还种植了2.4万平方米、8万株红树林,这成为了汕尾市的亮丽名片。

▎惠州考洲洋:红树林保护成为美丽海湾建设重要一环

如今,行走在位于惠州市稔平半岛的考洲洋水上景观栈道上,青山绿水映入眼帘,游客们很难想象,数年前这里差点变成“一潭死水”。

考洲洋是红海湾向内陆延伸的一个溺谷湾。近年来,由于附近居民在考洲洋一带无度无序大面积开发,水质污染严重,区域内红树林生长呈现萎缩退化的态势,鸟类、底栖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了破坏,渔业资源逐渐衰退。

广东海上“绿色屏障”总面积约1.4万公顷,全国第一

红树林生长的滩涂是螃蟹的乐园

“加上考洲洋是半封闭水体,口窄内宽,最窄处仅为253米,环境恶化使得水体交换能力变得更弱,随陆源水体冲刷进考洲洋的固体废弃物逐渐积累沉降。考洲洋保护状况不容乐观。”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丘光利介绍。

2015年,惠州市组织实施了“考洲洋美丽海湾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总投资9539.93万元。其中就包括堆填整治滩涂3000亩,种植红树林800万株,修建海洋环境监测观测站,修建景观栈道、生态观光及科普长廊、观景平台及观鸟亭等配套设施。

“惠州考洲洋将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树林种植基地,红树林的种植保护将成为美丽海湾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惠东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松庆介绍,惠州市在惠东县巽寮镇及考洲洋建设了100多亩红树林育苗基地,为考洲洋红树林种植提供优质种苗资源。据统计,整个考洲洋新增人工种植红树林区域面积约5000亩。早期在考洲洋横石湾、望京洲、大华、白沙村海域种植的红树林已蔚然成林。

【记者】黄叙浩

【作者】 黄叙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