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海豚“游向”临港 报到日除了有憧憬还特别温暖

今天是上海海事大学新生开学报到的日子。怀着憧憬与好奇,近4000名00后“萌新”从五湖四海奔共同向崭新的未来。师长们为新生起了可爱的名字:小海豚。今天来报到的最年轻的“小海豚”只有14岁,还有6名“小海豚”则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让大家一路走来成为同学。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没有浇灭大家的求学热情。校长陆靖特意赶至16号线临港大道地铁站口迎接新生。而在报到现场,也发生着一些温暖的故事。

小海豚“游向”临港 报到日除了有憧憬还特别温暖

图说:校长陆靖看望小赵并送上学生卡和宿舍门钥匙。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为你铺出一条平坦求学路

小赵是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系2021级本科新生,高中时在上海市西郊学校就读。很不幸,他于2018年遭遇车祸,导致多处骨折,脊髓损伤严重,T3以下截瘫,被鉴定为肢体一级残疾。在这之后,小赵无法像从前一样站立、行走,这给他本人乃至整个家庭带来了重创。

这是个坚强的小伙子!在经过一年治疗和康复训练之后,小赵克服了身体上的不便,重新回到了校园。复学后的他比以往更努力刻苦,最终考入了上海海事大学,同时如愿考取了心仪的专业——电子信息类。

在了解到小赵同学这一特殊情况后,为了能使他的象牙塔求学路更平坦,学校和学院特事特办,提前与学生本人和家长做好对接。学校同意了他单独住宿及家长陪读的特殊要求,学生处宿管科为小赵安排了有独立卫浴的研究生寝室一楼。这间寝室也被辅导员和志愿者们精心布置过——在楼梯、床边等容易磕碰处贴了防撞条,大家还为小赵写下了祝福的明信片。数张明信片和千纸鹤一起串联在绳子上,代表了同学和老师对他的欢迎与祝福。

小海豚“游向”临港 报到日除了有憧憬还特别温暖

图说:学校为小赵提前布置了宿舍

班级原来有两节在五楼的课程,但学校电梯只能到达四楼。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冬与辅导员赵丹赶忙联系教务处,调换了上课地点。“开学以后,我们会建立一支志愿者小队,帮助小赵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他的不少小伙伴都积极举手报名呢!”赵丹告诉记者。

今天,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小赵顺利完成了报到流程。小伙子显得很兴奋,不停地向学长了解新学校的一切。“我从小就喜欢计算机,我选择电信专业是因为它属于计算机相关专业,我觉得学习计算机很酷。”

不仅仅是出于兴趣,小赵说,自己选择这一专业也是看中了临港新片区的发展速度和前景,近年来众多高新企业入驻新片区,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需求很大。

“送水叔叔”拓展“新业务”

上海海事大学有一位明星送水工黄曙光,学生们亲切地叫他“送水叔叔”。这是个朴实的中年汉子,在学校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4年。每年新生报到、毕业生离校,他都免费帮助学生驳运行李;他是位好心人,几年来先后资助了8名贫困生,其中3位仍然在读;他还是学校爱心书屋的发起人,支持书籍循环利用,倡导“书籍传友谊,爱心满校园”。

小海豚“游向”临港 报到日除了有憧憬还特别温暖

图说: “送水叔叔”参与到迎接新生的队伍中

今天上午,熟悉的身影带着爱心车队又一次准时出现在了校门口。地处临港的上海海事大学校园很大,宿舍距离校门口有近十分钟的车程。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萌新”们不少独自来校报到,大包小包很不方便。虽然学校安排了短驳车,但遇到高峰时还是略显紧张。“送水叔叔”便主动用自己的送水车帮同学们运送行李,今年的爱心车队已经扩展到了13辆,还有学生志愿者的加入。

在暑假期间,黄曙光带领爱心书屋志愿者们筛选了过时的书籍,“变废为宝”换成了上百瓶矿泉水,为满头大汗的新生们送上些许清凉。他还特意联系毕业的同学和学校有关机构,汇总整理了几大箱四六级词书,在新生入校时免费发放。

整齐划一的蓝色志愿者服装,挂着“新生义务服务车”标识的送水车以及派水派书的学子,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报到前就从辅导员那儿听说了‘送水叔叔’的故事,没想到今天在学校里遇到了。他欢迎我来到美丽的临港,叮嘱我要好好学习,让我很温暖。”站在宿舍楼门口,商船学院新生小李朝黄曙光挥挥手,激动地说。

记者了解到,为给新生营造安全、温馨、有序的报到环境,上海海事大学相关职能部处、各学院提前部署,通力配合,确保迎新工作平稳有序,疫情防控扎实有效。新生报到前14天进行健康打卡,上传行程码、健康码等证明网上申请入校。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