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粤语歌坛辉煌三十载第20篇、关正杰与《渔舟唱晚》(作曲王直)

作者:老李树

  粤语歌坛辉煌三十载第20篇、关正杰-永恒的《渔舟唱晚》(作曲王直)

  喜欢关正杰的歌,基本都喜欢《渔舟唱晚》(卢国沾词)这首完全中国古典风格的曲子,悠扬古朴,韵味十足,在关正杰的低沉嗓子,将首中国意味的曲子演绎得淋漓尽致。填写的卢国沾,用文字将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出来,让人遐想万分。

粤语歌坛辉煌三十载第20篇、关正杰与《渔舟唱晚》(作曲王直)
粤语歌坛辉煌三十载第20篇、关正杰与《渔舟唱晚》(作曲王直)

  但遗憾的,这首中国曲却在香港署名有误,在香港录音带歌词印制,以及颁奖所说,都言作曲是Jean Michel Jarre。不管是法国人贪功冒认,还是香港唱片公司无知,多年不肯修改,才是真正的无耻。

  远在八十年代的某一天,我在家用录音机播放放关正杰歌曲,放到这首《渔舟唱晚》,正好我的父亲与他的大学同事聊天,他们停下交谈,让我把录音机拿出来放,然后连听这首歌三遍。父亲的同事说“听过多次,还是喜欢!”

  我说:“有一件奇怪事,这首的作曲者是个法国人,我们跟同学讨论过,觉得不可思议,这分明是百分百的中国风格。”

  父亲的同事问:“这个法国人从小在中国成长吗,或者在香港长大?”我回答:“不了解这个人,但录音带写的作者名字就是这个法国人!”

  我父亲立即道:“我是教经济的,对民乐不熟悉,但这肯定不是法国人写的,这种中国味,只有中国人能写出,而且是精通中国乐器的人,而且要修行多年才有这份造诣!”

  父亲的同事也道:“我虽然只是数学系教师,但我也敢肯定,这是中国人写的!即使这个法国人在香港长大,即使他一直浸在中国文化里,泡在中国音乐里,也做不到!”

  以当时媒体条件,我们根本无法了解更多的事实。事隔多年,我在听中国古乐稍多了,才了解到,真正的作者是当时的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师王直,作品名是《「渔舟唱晚」主题随想曲》。事实上,了解国乐的许多人都知道这首曲,也知道作者是王直,可香港的歌曲署名,仍然是那个无关的法国人。

  不得不说一句,当时林子祥和关正杰都用这首曲子。林子祥的《水中莲》写明改编自中国古曲《渔舟唱晚》,而关正杰的《渔舟唱晚》则写明作者是Jean Michel Jarre ——一位法国电子音乐家。可是,这首曲子跟古曲《渔舟唱晚》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类似之处,完全是新创作出来的。问题是,它由谁创作呢?

粤语歌坛辉煌三十载第20篇、关正杰与《渔舟唱晚》(作曲王直)

  事实在《新晚报》和《南方都市报》里有披露。

  一九八一年,法国人Jean Michel Jarre 到中国作访问演出,其中一个节目是跟北京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合作演出《渔舟唱晚》,担任指挥的是黄飞立,古筝部份的旋律的修改与演奏由李萌负责,整个乐曲的改编则出自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师王直之手。作品的正确名称是《“渔舟唱晚”主题随想曲》,除了引子部份用了原古筝《渔舟唱晚》的版本外,接著的音乐都是全新创作的!在国乐界,这部作品的署名是“王直”(虽然有另一种说法是王直+李萌)。

  而林子祥的《水中莲》和关正杰的《渔舟唱晚》的曲调,都正是撷取自这部《“渔舟唱晚”主题随想曲》里全新创作的部份,而不是改编自古典乐曲。而法国人Jean Michel Jarre,参加了一场中国演出,在自己的音乐专辑收录了这曲,不署作者名字,只写Jean改编,不知是立场偏了,还是良心坏了,但肯定不是疏忽!

  而关正杰所属的唱片公司不问究竟,直接署名作曲是Jean Michel Jarre,连一点起码的常识也不顾,难道他们真以为,一个在中国呆了几天的法国人,写出了这样中国风的曲子?还有一种做法更可耻,Jean Michel Jarre 与关正杰当时属于同一唱片公司,版税自己收。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对于版权的意识没有什么概念,人家真的“借用”了,也反应不过来,可能也是自豪地说“那个法国人也弹了我的曲子”,或者,大概送两盒录音带就解决了,懒得查根究底。

  国乐界一直知道作者是王直,而香港的唱片公司却不愿意面对这一事实,有崇洋媚外这嫌。至于那个法国人,不提也罢,不管有意无意,都变成了沽名钓誉之徒!这人照片就不放了,虽然也算法国知名音乐人,第三段婚姻娶了新加坡名星巩俐。

  对于这首《渔舟唱晚》,我们感谢关正杰的演唱,也感激真正的作者王直,为我们带来了优美的曲子。(验证作者内容,来自新晚报,南方都市报2011年5月28日)

粤语歌坛辉煌三十载第20篇、关正杰与《渔舟唱晚》(作曲王直)
粤语歌坛辉煌三十载第20篇、关正杰与《渔舟唱晚》(作曲王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