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练的乒乓球培训班有十多个小学员。大多家长没想孩子练球有多大出息,只是借此管束孩子,不让他们沉迷手机打游戏。李佳的妈妈却把孩子的人生押在乒乓球上。她听人说,球打好了,可以通过特长生的捷径上院校,将来凭特长在职场容易找工作。人生的路也不止只学业好一条,球打得好也行得通。
李佳来后,林教练测她球感,她能一气儿对墙击球几十个;测体能,她背着双手绕球台蛙跳两圈,脚底象安了弹簧。林教练认准她是块打乒乒球的料,大半个心思都在李佳身上。别的小孩他让两个助理教练管,李佳则由他躬力亲为。一个技术动作,他讲了要领作过示范,都要李佳重复一遍。然后拿过一筐球,给她“喂球”,让她按规范动作回球。一筐球打完,他又从集球网里抄起一筐打过去。每天都这样练。每次训练结束,李佳全身汗水湿透,象从水里捞上来似的。两只胳膊又酸又痛,人也累得蹲地上半天起不来。
李佳有天赋,练得又刻苦,两年时间,林教练传授的诸如扣杀、推挡、搓球、发球接发球等基本功,一遭儿下来都练得有模有样。往后要练的是战术套路了。
林教练对李妈说,李佳是个打球的料,得送到省体校,那里条件好,孩子能练出来。李妈听了很高兴。但听林教练说体校一个学期的学费要近万元之后,眼中的希冀一瞬间消失殆尽。她对林教练说,家里刚贷款买了套二手房,她和丈夫俩人每月的工资还银行贷款后,便只剩吃饭钱了。实在拿不出钱让李佳上体校了。
林教练想,能教的我都教了,李佳继续在我这呆下去,就被耽误了。可偏偏又是个贫困家庭。林教练当晚一人喝闷酒,一杯酒扬脖子喝了,“咚”地把杯子墩在桌上,拿过手机拨通一个电话。
几天以后,李佳不声不响从球馆消失了。而且过后几年也没见她踪影。不久人们就把她忘在了脑后。直到有一天,一球友看手机叫了一声,“咦,这不是李佳吗!”
手机视频里的打比赛的女孩确是李佳,虽然她人长高了,头上的羊角辨换成了包菜头。但手上的攻防动作,脚下跳跃腾挪的步法,都是过去在球馆被大伙看熟了的招式,尤其听她逮着机会重扣一板时发出的那一声娇叱,看视频的球友都哄一下笑起来。
第二天,省电视台播报,全省少年乒乓球邀请赛昨落下帷幕,省体校学员李佳获得女子组冠军。至此,球友们才“喔”出一声,原来这几年李佳上了省体校。“李佳的母亲不是说交不起学费吗?”有人还没忘记当年母亲的愁苦样。
当晚林教练又喝酒,高兴,多喝了几杯,小醉微醺。拨了省体校李校长的电话说,师兄,我说李佳是棵好苗子,没看走眼吧。感谢你给她免了学费,又下功夫培养。改天请你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