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实施后,校外培训机构被整治,校内减轻课业压力,连作业量完成时间都进行了规范。这个开头看起来非常“完美”,有一部分中小学生走上了快乐学习的生活,殊不知还有小部分初中生为周六还要上课而发愁。
众所周知,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教育减负,为此还颁发了不少政策,比如双减,“5+2”课后延时服务等等。

今年开始,所有学校按照新的政策教学。具体执行效果如何呢?现在还没到学期末,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心里并“没有底”。
但没有“摸底”考试,不代表没有升学压力。部分学校为确保升学率,只能另辟蹊径,安排学生周六也到校上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周六也上课?沈阳部分中学一周只休一天,学生吐槽“真的好累”</h1>
双减之下,总有一些学校会用实际行动告诉家长,“业绩比口号更重要”。比如,在沈阳,就有部分中学实行周六上课,一周只休息一天的方案。
学校针对初二以上的学生,实行周六到校上课,也就是说,沈阳部分学校初二以上失去了周六的自由。
方案推出以后,课表也随之而来,学生看完课表,吐槽“真的好累”。
课表上周六课程安排非常满,7:30就得到校上课。早上下午各三节。课与课之间,只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时间非常紧凑。
课程以三门主科为主,附带一门“专科”。在大课间休息之后,还安排了一个多小时的兴趣班或项目化学习。
这个课程表,家长们光看就觉得很累。有网友直言,跟我们“996”又有什么区别呢?
笔者认为,学校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应对“双减”下的困境。
针对初中部分:
第一,要求初中年级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期间不得安排其他考试。
第二,初中生作业完成时间要≤90分钟。
第三,校外培训不得占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
基于以上三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校要实行周六上课。
我们不否认,初中生的学习压力比小学生更大,因为“中考分流”是他们面对的第一大难题。对学生来说,如果不认真对待学习,未来很有可能会吃大亏。
对学校来说,如果学生没考好,成绩出来那一刻就会影响到多年维护的声誉。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没办法做到完全“减负”,至少在心态上都很难“躺平”。
学校周六补课,不外乎是为了让学生在“期末和期中”考试中,不要遭遇“滑铁卢”,维持考试水准,这样对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面对课后作业时间有规定,学校只能在周六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加强学习效果。在以前,周末还有培训机构帮忙督促学习,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学校只能亲自“上场”。
总的来说,还是为了“成绩”。
家长也不是不能理解,但虽然理解,但始终还是心疼孩子。因此这张课表被“曝光”以后,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学校无法理解,假期对学生和老师的重要性</h1>
学校虽然本意是好的,但会不会好心做坏事,也很难说。
正所谓,教书有教书的节奏,学习有学习的节奏。
学习是一个持久战,每个学生在这场战争里,都有自己的位置,有的学生适合做前锋,一直往前冲也不会累,有的学生就适合细嚼慢咽,慢慢吸收。
而老师作为“指挥官”,他也有自己的战略,不同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位置,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周末本身对学生和老师来说,是经历周一周五这场大战之后的“修养”,如今连修养的时间都减少了,精力不足,多少会乱了节奏。
对初二初三的学生来说,周末虽说是休息日,但大部分都是在家里进行知识的巩固,复习上一周的内容。
如果强行灌输,让学生只能跟着学校的安排走,恐怕学生会产生抵触心态。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写在最后:</h1>
对周六还要上课的学生,笔者只能精神上为你们加油。虽说是学校的安排,自己无法改变,但作为初中生,应该学会适应环境。
也就是说,学校既然安排了,那你就多给自己正面的暗示,从学校和未来的角度去理解这件事,而不是抵触这件事。
要知道,抵触是一种不好的开始,就像橡皮筋,你越是拉就越容易伤害到自己。相信未来考上了好的学校,你一定会回头感谢当时的学校和自己。
今日话题:你觉得周六应该上课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您的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