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粮仓》系列报道走进鱼米之乡江西。江西是我国双季稻种植比例最高的省份。从3月早稻播种到11月晚稻收割,历时八个月,跨越三个季节,鄱阳湖滋养了一个富庶的大地,勤劳的当地人则回馈了一个生态粮仓。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地处鄱阳湖东南岸,丰收时节这里稻花飘香,水产肥美。
江西余干:稻花香里说丰年 水产肥美正当时
视频加载中...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稻花香里说丰年,说的便是江西上饶的水稻丰收。不过,词人在写下它时还想象不到,现在这里收获的晚稻产量,可以达到每亩1400斤,加上1000斤早稻,一亩地每年可以产出两千多斤粮食,是真正的大丰收。除了丰富的物质粮食,这里也在源源不断地输出精神食粮,江西文风兴盛,一寸光阴一寸金,就出自上饶的耕读诗人。或许他也是从农耕当中获得的灵感,因为在种植双季稻的江西,最关键的环节就是7月抢收早稻和抢种晚稻,一个“抢”字足以看出这里农民的勤劳和土地的富饶。 保障粮食安全,增收和减损要相结合,让多少专家都难以解决的机收损失问题,当地农民找到了好办法。他们在收完谷子后,把鸭子和鹅赶到田里,掉落的穗子被吃得精光,机收和鸭收,减损不发愁。
养鸭养鹅必要的条件就是要有水,这里地下水丰富土地常年晒不干,所以特别适合水稻种植和水禽养殖。
余干是中国芡实之乡,万亩芡实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这里不仅是鱼米之乡,也是候鸟天堂、江豚港湾。丰收时节,当地也为候鸟留好了不收割的越冬粮,候鸟饱餐,余干买单。而随着枯水期鄱阳湖水位下降,江豚逐渐聚集到了离这儿10公里左右的江豚湾附近,那里水深鱼多,长江流域仅有的大约1000头江豚中,就有200多头在那里生活。
就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千古绝句描写的不过是当地农历9月每天的日常。余干县的水产养殖面积全省第一,鄱阳湖畔的大明湖是面积超过12万亩的天然水产养殖场。
江西余干:好生态引“客”来 千亩稻田成为候鸟食堂
眼下江西各地秋粮收割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在余干县康山垦殖场插旗洲,那里的一千亩水稻田还在安静等待远道而来的“食客”。 秋日里鄱阳湖畔的一片千亩稻田已经到了收获的时节,种粮大户江良清常常来这里,不是为了收割,只是想看看远方的“客人”到了没有。
因为紧邻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鄱阳湖,近些年,时常有候鸟光顾江良清的稻田。去年受寒潮影响,越冬候鸟提前抵达江西,又因为鄱阳湖持续高水位,水生植物受到影响,候鸟食物短缺,便大量来到湖区的稻田觅食。
为了保护候鸟的同时不让农户受到损失,余干县政府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农户购买稻田里的水稻,将一千亩稻田作为“候鸟食堂”。有了补偿,农户们没有了后顾之忧,白鹤到来更让他们觉得,多年来生态种植的方式得到了认可。
江西余干天良优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江良清:田里面有很多螺蛳、泥鳅、黄鳝,因为是生物制剂替代化学农药,生态没有破坏,候鸟非常有灵性,生态好就愿意过来。
江良清发现,大量候鸟在稻田里觅食,不但为稻田留下有机肥料,而且还能吸引游客到来,帮助他扩大稻米的市场。
江西余干天良优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江良清: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还有观光的人都到这里来,看环境和产品,我们又可以减少肥料使用量,又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这个就是双丰收。
今年余干的“候鸟食堂”还会备粮开放,而越来越多的农户也加入到了爱鸟护鸟的队伍。现在候鸟已经成为江良清所在合作社的“产品形象代言人”,打造与“鹤”有关的大米品牌,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今年的水稻还没全部收割,订单就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
江西余干天良优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江良清:我们加大了宣传,把这个当做特色产品,销售到了全国各地,今年快要卖完了。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 孙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