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糧倉丨給鄱陽湖回饋生态糧倉!江西千畝稻田當候鳥食堂

今天,《中國糧倉》系列報道走進魚米之鄉江西。江西是我國雙季稻種植比例最高的省份。從3月早稻播種到11月晚稻收割,曆時八個月,跨越三個季節,鄱陽湖滋養了一個富庶的大地,勤勞的當地人則回饋了一個生态糧倉。江西省上饒市餘幹縣地處鄱陽湖東南岸,豐收時節這裡稻花飄香,水産肥美。

江西餘幹:稻花香裡說豐年 水産肥美正當時

視訊加載中...

△央視财經《天下财經》欄目視訊

中國糧倉丨給鄱陽湖回饋生态糧倉!江西千畝稻田當候鳥食堂

稻花香裡說豐年,說的便是江西上饒的水稻豐收。不過,詞人在寫下它時還想象不到,現在這裡收獲的晚稻産量,可以達到每畝1400斤,加上1000斤早稻,一畝地每年可以産出兩千多斤糧食,是真正的大豐收。除了豐富的物質糧食,這裡也在源源不斷地輸出精神食糧,江西文風興盛,一寸光陰一寸金,就出自上饒的耕讀詩人。或許他也是從農耕當中獲得的靈感,因為在種植雙季稻的江西,最關鍵的環節就是7月搶收早稻和搶種晚稻,一個“搶”字足以看出這裡農民的勤勞和土地的富饒。 保障糧食安全,增收和減損要相結合,讓多少專家都難以解決的機收損失問題,當地農民找到了好辦法。他們在收完谷子後,把鴨子和鵝趕到田裡,掉落的穗子被吃得精光,機收和鴨收,減損不發愁。

中國糧倉丨給鄱陽湖回饋生态糧倉!江西千畝稻田當候鳥食堂

養鴨養鵝必要的條件就是要有水,這裡地下水豐富土地常年曬不幹,是以特别适合水稻種植和水禽養殖。

中國糧倉丨給鄱陽湖回饋生态糧倉!江西千畝稻田當候鳥食堂

餘幹是中國芡實之鄉,萬畝芡實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中國糧倉丨給鄱陽湖回饋生态糧倉!江西千畝稻田當候鳥食堂

這裡不僅是魚米之鄉,也是候鳥天堂、江豚港灣。豐收時節,當地也為候鳥留好了不收割的越冬糧,候鳥飽餐,餘幹買單。而随着枯水期鄱陽湖水位下降,江豚逐漸聚集到了離這兒10公裡左右的江豚灣附近,那裡水深魚多,長江流域僅有的大約1000頭江豚中,就有200多頭在那裡生活。

就連“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千古絕句描寫的不過是當地農曆9月每天的日常。餘幹縣的水産養殖面積全省第一,鄱陽湖畔的大明湖是面積超過12萬畝的天然水産養殖場。

中國糧倉丨給鄱陽湖回饋生态糧倉!江西千畝稻田當候鳥食堂

江西餘幹:好生态引“客”來 千畝稻田成為候鳥食堂

眼下江西各地秋糧收割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然而在餘幹縣康山墾殖場插旗洲,那裡的一千畝水稻田還在安靜等待遠道而來的“食客”。 秋日裡鄱陽湖畔的一片千畝稻田已經到了收獲的時節,種糧大戶江良清常常來這裡,不是為了收割,隻是想看看遠方的“客人”到了沒有。

中國糧倉丨給鄱陽湖回饋生态糧倉!江西千畝稻田當候鳥食堂

因為緊鄰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栖息地鄱陽湖,近些年,時常有候鳥光顧江良清的稻田。去年受寒潮影響,越冬候鳥提前抵達江西,又因為鄱陽湖持續高水位,水生植物受到影響,候鳥食物短缺,便大量來到湖區的稻田覓食。

中國糧倉丨給鄱陽湖回饋生态糧倉!江西千畝稻田當候鳥食堂

為了保護候鳥的同時不讓農戶受到損失,餘幹縣政府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向農戶購買稻田裡的水稻,将一千畝稻田作為“候鳥食堂”。有了補償,農戶們沒有了後顧之憂,白鶴到來更讓他們覺得,多年來生态種植的方式得到了認可。

中國糧倉丨給鄱陽湖回饋生态糧倉!江西千畝稻田當候鳥食堂

江西餘幹天良優質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江良清:田裡面有很多螺蛳、泥鳅、黃鳝,因為是生物制劑替代化學農藥,生态沒有破壞,候鳥非常有靈性,生态好就願意過來。

中國糧倉丨給鄱陽湖回饋生态糧倉!江西千畝稻田當候鳥食堂

江良清發現,大量候鳥在稻田裡覓食,不但為稻田留下有機肥料,而且還能吸引遊客到來,幫助他擴大稻米的市場。

江西餘幹天良優質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江良清: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還有觀光的人都到這裡來,看環境和産品,我們又可以減少肥料使用量,又可以提高産品品質,這個就是雙豐收。

今年餘幹的“候鳥食堂”還會備糧開放,而越來越多的農戶也加入到了愛鳥護鳥的隊伍。現在候鳥已經成為江良清所在合作社的“産品形象代言人”,打造與“鶴”有關的大米品牌,受到了市場的歡迎。今年的水稻還沒全部收割,訂單就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

江西餘幹天良優質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江良清:我們加大了宣傳,把這個當做特色産品,銷售到了全國各地,今年快要賣完了。

轉載請注明央視财經

(編輯 孫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