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桦皮篓(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有那么小哥俩,住在花脸沟一个十多户的小屯里,靠放山打猎为生。他们每次放山打猎回来,都把山货和猎物交给屯里的穆昆达,由她把这些东西平分给大家。

有一年,来个领兵的葛珊达,一眼看中这块地方,硬是把小屯给占了。从此,屯里人都被迫为葛珊达干活。

一天,那哥俩给葛珊达上山打猎。临太阳卡山,哥俩坐在树下,掏出于粮刚要吃,见林子里趟趟越越地走来个白胡子老头。老头背个破旧的桦皮篓,穿戴破烂,浑身冻得发抖,来到哥俩跟前就倒了。哥俩慌忙上前,边喊边给他揉心口。过了一会儿,老人缓缓醒过来,吃力地睁开眼睛说:“好心的,我三天三宿米水没沾牙了,你们把我救过来,没东西吃,怕还得冻死饿死啊!”

小哥俩二话没说,脱下身上的衣服给老人披上,把干粮送到老人手里。老头也不客气,儿口就把干粮吃光了。

第二天,哥俩上山打猎,又碰上那白胡子老头。老头说:“孩子,救人救到底吧,行点好,再给我口吃的吧!”

哥俩又掏出干粮给老人吃了。兄弟俩瞧着这个挺眼生的老头间:“老爷爷,你从哪来?到这做啥呀了”

老人答道:“从很远的地方来,我是出来找儿子的。”

老头三口两口把干粮吃光,却盯着哥俩肩上的抱子和野鸡道:“孩子,我饭量大,这点干粮哪能填饱肚皮呀!你们再给我点抱子肉吃吧!”

哥俩忙说:“这可不行,我们是给葛珊达老爷打猎啊,拿不回去猎物要挨鞭子的!”不过,小哥俩是热心肠,经不住苦苦哀求,还是把猎物分给老人一半。结果,回去葛珊达见猎物少了,兄弟俩各挨了二十鞭子。

就这样,哥俩每天在山上,都遇着那奇怪的白胡子老头来分吃干粮。直到第九夭,白胡子老头解下背上的桦皮篓说道:礴好心的孩子,我该走了。这些天我吃你们不少东西,临走没啥报答,就把这桦皮篓送你们吧,往后或一许有点用场!”哥俩不好推却老人的心意,磕个头,接过桦皮篓。白胡子老头笑眯眯地点点头,眨眼工夫没影了。

再说,这哥俩儿天来就没吃顿饱饭,肚子饿得咕噜噜直叫,回到家掀开米柜,见一粒粮都没了,俩人你瞧瞧我,我看看你,皱着眉头发愁。天还没黑透,哥俩把桦皮篓挂在北墙上,早早上炕睡下了。

不曾想,第二天早上,哥俩没起炕就闻到一股香喷喷的饭味。起来一掀锅,真怪呀,锅里热气腾腾,又是饭又是糕,两人实在饿急了,顾不得细想,狼吞虎咽地吃个饱。

打那往后,天天锅里有饭有糕,可就是猜不透饭是哪来的。哥俩越想越怪,决心揭开这个谜。

这天,兄弟俩见家里烟囱又冒烟了,就悄悄溜回家,躲在窗外,把窗户纸舔个窟窿往里偷看。这一看不打紧,小哥俩都惊呆了。原来厨房里有三个仙女一样的姑娘在做饭。不一会儿饭好了,三个姑娘轻轻一跳,化成三股青气钻进桦皮篓。哥俩这才知道桦皮篓是个宝物。打这,哥俩象敬神似地供奉那个桦皮篓。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给葛珊达干活的人们更加吃不饱饭了,一天晚上,哥哥对弟弟说:“兄弟呀,咱俩是不愁吃不愁穿了。可乡亲们还照样穷哇!咱何不祷告桦皮篓,让大家伙都有饭吃呢!”弟弟也喜笑颜开地说:“好啊!”于是两人跪在桦皮篓下边,诚心诚意地祷告心里的愿望。说来也怪,第二天,屯里的乡亲们果然家家锅里有饭有糕。大伙又惊又喜,闹不清怎么回事,只有那位穆昆达老额娘,知道事情的底细,她对大家讲了。众人都感谢哥俩的救济,说他们兄弟做了好事,感动了神。

终究墙外有耳。不久,这事传到葛珊达耳里。他捻着两撇胡,乐得肚皮直颤,领人来到哥俩的小马架子,说:“今个我要宴请你们哥俩,你们为我得了宝贝,该受上赏哩!”兄弟俩一听,脸都气青了,他们明白这是给鸡拜年一一没安好心呐!可又惹不起葛珊达,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桦皮篓被抢走了。

葛珊达把抢来的桦皮篓供奉在大堂上,一边叩头一边喜眉笑眼地喊:

桦皮篓,桦皮篓,

我不要肉不要酒,

专要金银四大篓。

约摸半袋烟工夫,想不到四篓金晃晃、亮灿灿的金银真的出现在眼前。葛珊达乐得围着金银直转磨磨。这时,他心里猛又出了个点子,嘴里高声喝道:

三个姑娘归我有,

荣华富贵过长久。

他话音刚落,突然从桦皮篓里窜出三条红堂堂的火蛇,照着葛珊达脑瓜门飞去,转眼间大火烧红半边天,葛珊达活活给烧死了,他的家业也被烧的片瓦无存,只有那桦皮篓和四篓金银纹丝未动地保留了下来。哥俩便把金银分给穷乡亲。打这以后,大伙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传说这的哥俩活了好大岁数,一生受到人们的爱戴。那桦皮篓呢,也一直流传下来,受到人们的敬重。后来人们敬神祭祖都用桦皮篓装肉,盖房子还用三片桦树皮贴在正中的滴水瓦上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