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淀区上庄镇一千多亩的京西稻田中,两架无人机轮流做专业的害虫防治工作,这是海淀区首次利用无人机释放天敌昆虫——稻蜂。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无人机"飞防"技术已在海淀区、上庄镇、苏家轩镇、温泉镇等地得到应用,涉及京西水稻、玉米、樱桃等作物。

景溪水稻是海淀区特色作物,目前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海淀区、上庄镇西马坊村、东马坊村、长乐村、永丰屯村、上庄村等地。为了更好地开展北京市水稻病虫害防治和绿色防治工作,海淀区农业科学研究院首次应用植保无人机,释放天敌虫害稻蜂,仅用16个小时就完成了上庄镇1600亩的京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
据田间工作人员李刚平介绍,稻蜂红眼蜂是一种寄生蜂,它会在田间害虫的卵上产卵,害虫卵不能孵化,从而降低害虫密度。除了利用无人机释放天敌昆虫外,海淀区农业科学研究院还通过无人机喷洒生物制剂,用于预防纹状体病、水稻弯曲病、水稻瘟疫,同时诱导水稻迅速产生全身抗药性,减少病原菌感染。
海淀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伟表示,海淀区正在全力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整合所有资源,科技赋能是海淀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植保机器人和采摘机器人有望投入使用,逐步提高海淀农业的智能化水平。同时,海淀区将逐步树立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实现高品质、高价位。
温/北京青年报 记者 王斌
编辑/崔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