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齿鸟生态恢复图
伪齿鸟的化石标本
5000万年前来自南极洲的化石已被确定为一种已灭绝的巨型远洋鸟类,即伪齿鸟。这一发现是巨型飞鸟的最早化石记录。该研究结果于10月26日发表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学研究所的科学报告中。
伪齿鸟以其特殊的"骨牙"而著称,它们的下颚有独特的骨刺,就像张开一口尖牙一样。这篇论文发表了一项关于在南极洲西摩岛上发现的假齿鸟化石的研究,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鸟类。这块化石目前存放在加州大学古生物学博物馆,下颚骨折,长约12厘米。
值得注意的是,当伪齿鸟活着时,保留在下颌上的骨骼"牙齿"可能长达3厘米,而断裂的下颚可能起源于60厘米的头骨。通过测量这些"牙齿"的大小和间距,并将它们与其他伪齿鸟化石进行比较,个体更大或类似于已知最大的伪齿鸟标本。作者推测,以化石为代表的灭绝物种的翼展在5到6米之间,基于岛上另一个化石地点产生的化石胫骨化石。
化石遗址最早是由南极探险队发现的,对原始野外记录的研究发现,化石胫骨是在一个5000万年前的化石遗址生产的,而下颌化石来自一个4000万年前的化石遗址。
作家彼得·克罗斯(Peter Cross)说:"今天鸵鸟是最大的非飞行鸟类,而翼展近3.5米的Diomedea信天翁是最大的鸟类。然而,一种翼展在五到六米之间的伪齿鸟的发现表明,鸟类在恐龙灭绝后进化得非常快,两个化石遗址之间长达1000万年的差距表明,这种巨型鸟类统治了海洋数千万年。"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Ashley博士说:"这些灭绝鸟类的巨大规模在海洋栖息地中是无与伦比的。只有一种接近秃鹫的鸟类,teratornis,具有可以与之匹敌的翼展,但它们直到伪齿鸟灭绝4000万年后才出现。"
合著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Thomas解释说,发现一种伪齿鸟类的生存策略可能与翼展同样大的信天翁相似。南极水域现在以鲸鱼和海豹为主,但当时,巨型假齿鸟在开阔水域展开翅膀寻找猎物,鱿鱼和鱼类,其标志性的锋利"假牙"使其成为南极水域的可怕统治者。
在5000万年前的更新世,南极洲的气候比现在温暖得多,而不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冰冷的大陆。除了袋鼠、树懒和食蚁兽的远房亲戚等哺乳动物外,鸟类还占据了南极大陆的土地、海洋和空气,是鸭子、鸵鸟、海燕和许多鸟类的天堂。这种巨大的假齿鸟也是这个南极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该生态系统在南极生活了至少1000万年。(崔雪琴)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75248-6
来源:中国科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