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克雷格版007谢幕之作《007:无暇赴死》上映,豆瓣评分从7.0小幅度上涨至7.1分。
票房表现并不异常生猛,但也算成绩不错。
影片的整体质感,大概是某种“无聊的好看”,或者“好看的无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一,辨识度越来越低,套路感笼罩全片。</h1>
如果说《007:无暇赴死》全然不好看,或许不大公平。
从常规类型片的角度来看,影片完成度还算可以。
虽然有诸多拖沓之处、虽然从头到尾都很常规(甚至可以说是无聊),但动作设计到位、大场面高能,角色结局情绪饱满,对于爆米花大片来说、还算中规中矩。
来,我们先说优点。
《007:无暇赴死》中的片头,挺细腻,设计感和完成度都不错。
在沙子中挣扎的画面、转而变成时间的沙漏。
一道道线是手枪、子弹的痕迹。
一把把枪一条条子弹轨道,组成故事中角色的一张张面庞。
至少做到了“画面里不仅仅只有名字介绍可以看”。
再比如影片中的几场打斗场面,完成度也不错。
007祭拜完故人,发现骗局,面临危险,一面是摩托、一面是汽车,分别从两侧呼啸而来、直取性命,邦德抓住绳索、飞升而下。
这很007。
但你说这样的桥段特别出彩吗?
那也没有吧。
不用和其他电影比较,单单是丹尼尔·克雷格自己出演007的首部影片《007:大战皇家赌场》,开头一段在建筑工地起落架上升升降降的追逐大戏,都更为紧张精彩。
同样,《007:无暇赴死》中幽灵党人将007团团围住,四面开枪。
007忙着怀疑女伴,不为所动。
最后关头才终于发话okay,打开汽车的前置机关枪,噼里啪啦一通还击。
再点开烟幕弹,一溜烟成功脱身。
还是那个问题,除非是首次接触这一类爆米花动作片,否则很难被类似桥段激起兴奋点。
《007:无暇赴死》中的多场“打打打”打戏,整体质感都是这样。
肯定是在类型片及格水准之上,但太工业、太常规,太一板一眼中规中矩。
你可以说这是好看的,但这种好看、似乎看和不看也并无区别;
你也可以说这很无聊,千篇一律的孤胆英雄的故事,一代一代在银幕上重复,换汤不换药叫人越来越兴趣缺缺。
从肖恩·康纳利到罗杰·摩尔,到提摩西·道尔顿,再到皮尔斯·布鲁斯南的历任007故事,还是阿汤哥的《碟中谍》系列,抑或是马特·达蒙评分越来越低的《谍影重重》系列,故事都越长越类似、越来越同质化。
能够记起的只有阿汤哥好玩命、徒手爬飞机等玩法不断升级,但这些影片本身、彼此之间的本质区分度,已经越来越稀薄。
这也不是007的独门顽疾,这是诸多爆米花动作片的共同通病。
工业化意味着更有品质、更稳定的产出,但同时也意味着特色缺失。
对比《沙丘》,或许能明白为什么维伦纽瓦要拍一个不那么爆米花的反高潮反类型化的故事。
影片构架依旧很类型化,这种处理方式的直接后果是口碑两极分化、票房收益打折扣,但可供琢磨的内容、可供解读的空间都大大拓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5">二,“史诗终章”、“传奇落幕”无法完成情绪共振。</h1>
《007:无暇赴死》最后,007悲壮落幕。
汉斯季默的音乐特别加分,但很难真正推动角色和观众的情绪共振。
一部分原因,或许是因为这部007的情绪落点是“因为不能靠近爱人,所以选择去死”。
但这段007和玛德琳的爱情,我实在没法感动、更没法共情。
这不就是很常规(很塑料)的一段银幕关系吗?
一开始,退休状态的二人愉快来度假。
此后,遭遇危险、发生猜忌,007狠心送走玛德琳。
再然后重逢又燃起爱意,顺便发现还有一个娃。
整段故事实在没法让我入戏。
所以,最后看007之死,无法被带入“呜呜呜英雄落幕、铁汉柔情”的情绪中。
看的全是“哎呀合约到期演员不演了”。
当然,这对于丹尼尔克雷格版本007来说,依旧是很体面且盛大的谢幕。
漫威给这一任美队和钢铁侠的谢幕,是“我爱你三千遍”;
所有英雄集结,从金灿灿的光影中走出,仪式感十足,对粉丝来说很残忍也很圆满。
都是套路,但套路太多了,大概就不灵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6">三,007老矣,尚能饭否?</h1>
《金刚狼3》中狼叔“老矣”的萧瑟,具体体现在角色上。
超能力退化,肉身不断受损。
超级英雄的光芒被大大削弱,刀刀到肉的痛感、垂暮的悲凉,身处逆境而依旧顽强的悍勇,都很鲜明。
对比之下,最后一部007,演员状态明显有了几丝“老”态。
但角色设定、功能展现上却从头到尾都在回避“英雄老矣”这个话题。
他一样能打,一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一样是刀枪不入的永恒传奇;
在一成不变的爆米花套路里,这样的“不老”设定,反而只会让人觉得是虚假而遥远的常规套路。
没有勇气打破那一层“超级”的滤镜,就无法完成岁月流逝在影片中的情绪力量传递。
真正吊诡的地方,或许在于银幕里角色“永远不老”,而银幕外这个IP、这一类影片,都已经太老了。
不论是007还是别的特工,抑或是速激系列的主角,抑或是漫画蓝本的超英们,这个类型本身实在太老。
一条有效的破局方法,是引入新鲜血液。
《007:无暇赴死》中的古巴邦女郎,安娜·德·阿玛斯饰演的帕洛玛,角色写法并没有多厉害,打戏设计也没有多出彩,但可爱大美女艳光四射出现,太美了。
着实叫人眼前一亮。
找到新任007、新任邦女郎,或许并不困难;
真正的症结,是如何让“老矣”的IP、套路模式常看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