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本书相遇,是一种缘。
———题记
这个暑假去成都玩时,不巧遇上疫情,遂不能随意走动。已到达,考虑再三,决定留下来,便找了东站附近的一家公寓入住。
往后两天,和旅友来到附近的鹏瑞利商场的书店—轩客会,遇到了路遥的这本书—《人生》。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
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
读完这本书之后,久久不能从这个故事中走出来,或许人生就是如此,起起伏伏,有喜有忧。
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当起小学教师的高加林,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满足地生活着,可是后来却被村长的儿子取代了位置。他无奈地回归农村,不得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这无疑是一种煎熬。
幸运的是,干涸的土壤也有雨露的浇灌,同村漂亮、善良、心若金子但没有文化的巧珍走进了他的生活,在他落魄彷徨之时给予了生活的力量与期望。
正在两人柔情蜜意之时,托高加林叔叔的关系,他获得了进城当记者的工作,顿时欣喜若狂,仿佛是命运给予他的馈赠。
在省城工作期间,他遇上了高中的女同学高亚萍,一个有学识,满腹经纶的女子。两人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爱好,相处的很愉快。
感情持续酝酿升温着,最终高亚萍离开了爱他的张克南,高加林为了理想和追求,也抛弃了农村姑娘巧珍。读到这里,对巧珍的心疼、怜悯油然而生,而巧珍却是那样善解人意,那样无条件、成全般地爱着高加林。

桥头分离诉衷肠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正在高加林和高亚萍向往着大城市的生活时,命运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进城的黑幕东窗事发,他重新回到了农村,心爱的巧珍已嫁,此刻,他充满了无尽的悲哀与失望。
巧珍含泪嫁他人
对于高加林的选择,有理解也有愤恨,对于巧珍,在我有点感同身受。谈过一个三年的异地恋,我们是小学同学,他的名牌研究生学历让我望尘莫及,人生观的不一致,异地无未来的疲倦让我们最终分道扬镳。而文中的这两句话也一直治愈激励着我:
1: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2: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
生活属于每个人自己,选择一个人,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愿今后每个人能寻自己所好,过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