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作者:杨毅侃球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CBA已经开打两周,本赛季第一阶段的舞台几乎都交给了本土球员们,我们看到了豪强球队依然保持了竞技水准,还有许多新锐正破土而出。从本期开始,杨侃将推出基于赛场表现的“CBA观察”栏目,来更真切地分析我们自己联赛的现状。

CBA新赛季已经打完6场,第一阶段即将过半,各支球队的成色基本也都显现出来。在球迷们着重关注的球队当中,上海队目前4胜2负,排在了整个CBA联赛的第8位。

从战绩上看,还算过得去。四场赢球,面对着实力不太强的对手,赢得也比较轻松。不过在和两支强手北京队和广东队正面相遇的时候,这支上海队仍然显现出了诸多问题,面对拥有联盟顶级防守的强队,上海队花巨资引进的联赛MVP王哲林,表现仍是颇为疲软。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回顾近两年来,在久事集团入主之后,上海队接连两年都做出了整个联赛最大的动作:2020年休赛期,上海队引进了可兰白克、刘铮、宗赞,赛季中期签下郭昊文;2021年休赛期,除了补入任骏威、袁堂文等当打之年的主力球员外,上海最大的手笔还得数和福建队之间的惊天交易,他们送出了2020年的状元秀区俊炫和“部分现金”,换回了CBA赛场上的顶级球员、国家队内线主将之一的王哲林。自此,球迷对他们的期待达到了最高点,虽然上赛季常规赛22胜30负仅列第14位,但本赛季以的上海队的纸面阵容,他们被视作争冠热门势在必然。

但面对CBA联赛的试金石广东北京,上海队豪掷千金拿下的王哲林,并没有那么好使。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前6场,王哲林场均20.7分9.5篮板,两项数据都排进了联盟前十,另外还有联盟第2的2.5个盖帽,52.9%的投篮命中率也符合他的生涯平均水平。但既然已经是MVP级别,基础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决定一个球员是普通球星还是超级巨星的标准,必然要拿他和强队打硬仗的时候来重点评定。

联赛第四轮,上海队对广东队,最终的比分是上海队以97比112输了15分。面对着没有易建联的广东队,王哲林并没有在苏伟和曾繁日的轮番照顾下讨到便宜。他全场出战了30.5分钟,12投4中,只得到12分7篮板,而对面两位中锋,合起来打了34分钟,7投6中,一共拿了15分13篮板。

这样算数据显然不太公平,但作为联赛MVP级别的球星,12投4中的命中率显然是不合格的,换句话说,广东队成功防住了王哲林,比赛也就成功地拿了下来。

一场比赛可能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比赛中显现的细节却能看得出此时上海队的巨大症结,王哲林在第四节5投1中只得到2分,我们可以来仔细看看这5个回合的选择。

第一球: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低位进攻,面对曾繁日的防守,王哲林转身后勾手,没有站稳位置,勾手偏出。

第二球: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王哲林高位拿球,面对着苏伟的正面防守和徐杰的干扰,在24秒即将结束前中投,命中。

第三球: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王哲林同一位置面对低强度干扰,中距离投篮,不中。

第四球: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刘铮三分不中,王哲林抢下前场篮板,面对曾繁日和补防的周鹏,强起未果。

第五球: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王哲林正面持球强攻,被曾繁日盖帽,拿回球权后走步。

就在这个回合之后,王哲林对胡明轩犯规,被吹罚违体犯规,两罚一掷,随后王哲林被换下,分差达到17分,比赛彻底失去悬念。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这个球未必是一个恶意报复动作,但却能明显感受到王哲林的失望和沮丧。在很多国际大赛乃至NBA季后赛和总决赛赛场上,都会出现这种比分落后较大的球队主将,用一次不必要的犯规申请下场的情况,但作为当家球星和球队队长,这种行为是非常不理智,且不能提倡的。

仅以这场比赛的第四节的5个进攻回合来看,上海队试图找到王哲林发起进攻,但效果非常一般。无论是在低位进攻,还是在高位持球推进,王哲林的技战术都遭到了对方的重点破解,而他没有展现出对比赛的阅读和分解。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事实上,第二球虽然命中,但也是一次不成功的低位落位,后卫再次发起进攻。王哲林没有给后卫做出合适的掩护,最终也只能是在对方防守布置完全到位的地方强行出手投篮得分,而在下一个回合,王哲林趁着手热,想再来一个的时候,这个球也没有和队友有过任何互动。

从第四节开始,上海队落后8分,到王哲林下场,落后达到17分。可以说广东队对王哲林的针对性防守起到了非常成功的效果,与此同时,王哲林作为整个CBA最顶级的内线球员,没能展现出进攻端应有的统治力和变通性,他的所有技术,都在对方的控制范围内。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这也似乎是王哲林在国家队无法展现出联赛威力的写照:在为国家队出战的5届大赛中,王哲林只在2013年亚洲杯和2017年世界杯资格赛两届比赛场均分数刚刚超过10分。他在低位有足够娴熟的技术,外线也有一定的投篮能力,却并没有把内外线的技术结合起来,而当他开始启动进攻时,不够快的速率很容易面对第二个防守人的报价和下手干扰,此时的王哲林就容易体现出他的焦急和紧迫。

在这种情况下,缺乏一手传球技术,导致王哲林始终只能作为低位杀器,却很难成为一支劲旅的进攻中轴。

整个职业生涯,王哲林的场均助攻还不到2次,本赛季6场也只有7次。在面对夹击的时候,王哲林既不具备以一敌二的杀伤力,也没有足够找到空位队友的视野和传球手法。无论是在之前的福建队,还是在新加盟的上海队,球队想到的都只是如何让王哲林来到舒服的位置,如何把球舒服地传给他,却没有试着让王哲林作为主轴带动整支球队运转,以至于进攻常常停滞,而角色球员明显优于联赛其他球队的上海队,也根本没法把这一优势转化出来。

与此同时,无论是因为王哲林和新队友还没有形成默契,还是因为王哲林本身防守的习惯就不够出色,他在防守端和队友之间的沟通交流不顺畅,也是上海队经常防线门户大开,导致对手轻松篮下得分的原因。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在2019年,当王哲林当选CBA常规赛MVP时,固然有投票倾向的客观原因,但王哲林带领福建队打到常规赛第七位,自己场均24.7分13.9篮板的表现,都配得上这个MVP奖杯。更重要的是,王哲林在这个赛季的技术有明显提高:在行进间,接到队友助攻后调整终结的能力,中远距离的调整能力,结合他本身就足够出色的低位技术,让他成为了整个CBA进攻端最出色的大个子之一。不夸张地说,如果能在当时的水准下重点提高运球的速率和传球能力。王哲林是有可能在巅峰试水NBA,去重建期的灰熊队拿一份双向合同甚至底薪合同的。

但比起巅峰赛季,王哲林的进步有些停滞。认真来说,王哲林现在的身手,也够得上去NBA拿双向合同,但现在双方都没有动力:在NBA的底层球员都有极度的登场渴望,而求胜欲和积极性,却一直是阻碍王哲林更进一步的瓶颈。篮球运动员哲林,仍然还是之前的那些技术动作,旋转、跳跃、我闭着眼……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其实,原本上海队和王哲林都没必要这么辛苦,他们有整个CBA最豪华的国内主力和轮换球员,以及目前就位了的CBA最全能也最辛勤的外援富兰克林。上海队不需要每一个球都交给王哲林发起,他只是一个攻击点,但暂时还不能作为进攻主轴,把球权交给他的时候,这个回合就可以视为结束了。

那么,把球权重新还给后场球员,也许不是一个坏选择。罗汉琛和袁堂文的控运能力已经通过了考验,郭昊文也在对广东的比赛里有过连续强攻砍下28分的表现;更不用说最全面的持球手富兰克林,以及下一阶段即将到来的上海队老朋友“寂寞大神”弗雷戴特。既然在王哲林身上不能做加法,不如给他减减负担,让他做一个高级别的辅助得分手。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比较合适的类比对象,可能是NBA公牛队的武切维奇,两个人的球风也有相似之处。在新赛季的公牛队,有足够多的当打球员,武切维奇的数据有所牺牲,他会用更多的时间做无球的掩护和高位的策应,而当球队需要他的时候,他依然可以提供稳定的持球单打,而目前的公牛队,球队气氛和战绩都一路向好。

对王哲林来说,他需要让自己成为更全面的球员,应该试着去弥补所有阻碍他成为第一内线的短板。而不是继续陷入对方的陷阱之中,用较劲的方式浪费大好机会。幸好,在这场之后上海队也做出了很明显的调整。让富兰克林接管球权,控制比赛的节奏。在对江苏队的比赛里,富兰克林拿下了15+15+15的三双数据,而王哲林19分9篮板,还送出了让人惊喜的5个盖帽。

上海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王哲林不好使

篮球,竞技体育,从来都不是卡牌游戏。不是抓到好牌就能一统天下的,用纸面阵容指点江山去分析完爆炸裂,只能过过球迷的嘴瘾,却对真正掌控一支球队毫无帮助。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是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名帅李春江来说,他仍然需要解决把正确的拼图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一群出色的雇佣兵不够成为一支出色的常胜之师,上海队忙不迭地让王哲林和可兰担任正副队长,却没有考虑更多的磨合、队友之间的信任和接纳的问题,或许他们真的想得简单了。

或许还会有另一个疑惑。

在三体中,叶文洁被问到的一个问题:你凭什么认为,一个科技水准更高的社会,必然会拥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准?

所以,凭什么认为,一个技术更加出色的球星,必然会拥有更高的自律性和求胜欲呢?

本文作者:@文若有所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