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作者:楊毅侃球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CBA已經開打兩周,本賽季第一階段的舞台幾乎都交給了本土球員們,我們看到了豪強球隊依然保持了競技水準,還有許多新銳正破土而出。從本期開始,楊侃将推出基于賽場表現的“CBA觀察”欄目,來更真切地分析我們自己聯賽的現狀。

CBA新賽季已經打完6場,第一階段即将過半,各支球隊的成色基本也都顯現出來。在球迷們着重關注的球隊當中,上海隊目前4勝2負,排在了整個CBA聯賽的第8位。

從戰績上看,還算過得去。四場赢球,面對着實力不太強的對手,赢得也比較輕松。不過在和兩支強手北京隊和廣東隊正面相遇的時候,這支上海隊仍然顯現出了諸多問題,面對擁有聯盟頂級防守的強隊,上海隊花巨資引進的聯賽MVP王哲林,表現仍是頗為疲軟。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回顧近兩年來,在久事集團入主之後,上海隊接連兩年都做出了整個聯賽最大的動作:2020年休賽期,上海隊引進了可蘭白克、劉铮、宗贊,賽季中期簽下郭昊文;2021年休賽期,除了補入任駿威、袁堂文等當打之年的主力球員外,上海最大的手筆還得數和福建隊之間的驚天交易,他們送出了2020年的狀元秀區俊炫和“部分現金”,換回了CBA賽場上的頂級球員、國家隊内線主将之一的王哲林。自此,球迷對他們的期待達到了最高點,雖然上賽季正常賽22勝30負僅列第14位,但本賽季以的上海隊的紙面陣容,他們被視作争冠熱門勢在必然。

但面對CBA聯賽的試金石廣東北京,上海隊豪擲千金拿下的王哲林,并沒有那麼好使。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前6場,王哲林場均20.7分9.5籃闆,兩項資料都排進了聯盟前十,另外還有聯盟第2的2.5個蓋帽,52.9%的投籃命中率也符合他的生涯平均水準。但既然已經是MVP級别,基礎資料隻能作為參考,決定一個球員是普通球星還是超級巨星的标準,必然要拿他和強隊打硬仗的時候來重點評定。

聯賽第四輪,上海隊對廣東隊,最終的比分是上海隊以97比112輸了15分。面對着沒有易建聯的廣東隊,王哲林并沒有在蘇偉和曾繁日的輪番照顧下讨到便宜。他全場出戰了30.5分鐘,12投4中,隻得到12分7籃闆,而對面兩位中鋒,合起來打了34分鐘,7投6中,一共拿了15分13籃闆。

這樣算資料顯然不太公平,但作為聯賽MVP級别的球星,12投4中的命中率顯然是不合格的,換句話說,廣東隊成功防住了王哲林,比賽也就成功地拿了下來。

一場比賽可能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但比賽中顯現的細節卻能看得出此時上海隊的巨大症結,王哲林在第四節5投1中隻得到2分,我們可以來仔細看看這5個回合的選擇。

第一球: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低位進攻,面對曾繁日的防守,王哲林轉身後勾手,沒有站穩位置,勾手偏出。

第二球: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王哲林高位拿球,面對着蘇偉的正面防守和徐傑的幹擾,在24秒即将結束前中投,命中。

第三球: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王哲林同一位置面對低強度幹擾,中距離投籃,不中。

第四球: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劉铮三分不中,王哲林搶下前場籃闆,面對曾繁日和補防的周鵬,強起未果。

第五球: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王哲林正面持球強攻,被曾繁日蓋帽,拿回球權後走步。

就在這個回合之後,王哲林對胡明軒犯規,被吹罰違體犯規,兩罰一擲,随後王哲林被換下,分差達到17分,比賽徹底失去懸念。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這個球未必是一個惡意報複動作,但卻能明顯感受到王哲林的失望和沮喪。在很多國際大賽乃至NBA季後賽和總決賽賽場上,都會出現這種比分落後較大的球隊主将,用一次不必要的犯規申請下場的情況,但作為當家球星和球隊隊長,這種行為是非常不理智,且不能提倡的。

僅以這場比賽的第四節的5個進攻回合來看,上海隊試圖找到王哲林發起進攻,但效果非常一般。無論是在低位進攻,還是在高位持球推進,王哲林的技戰術都遭到了對方的重點破解,而他沒有展現出對比賽的閱讀和分解。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事實上,第二球雖然命中,但也是一次不成功的低位落位,後衛再次發起進攻。王哲林沒有給後衛做出合适的掩護,最終也隻能是在對方防守布置完全到位的地方強行出手投籃得分,而在下一個回合,王哲林趁着手熱,想再來一個的時候,這個球也沒有和隊友有過任何互動。

從第四節開始,上海隊落後8分,到王哲林下場,落後達到17分。可以說廣東隊對王哲林的針對性防守起到了非常成功的效果,與此同時,王哲林作為整個CBA最頂級的内線球員,沒能展現出進攻端應有的統治力和變通性,他的所有技術,都在對方的控制範圍内。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這也似乎是王哲林在國家隊無法展現出聯賽威力的寫照:在為國家隊出戰的5屆大賽中,王哲林隻在2013年亞洲杯和2017年世界杯資格賽兩屆比賽場均分數剛剛超過10分。他在低位有足夠娴熟的技術,外線也有一定的投籃能力,卻并沒有把内外線的技術結合起來,而當他開始啟動進攻時,不夠快的速率很容易面對第二個防守人的報價和下手幹擾,此時的王哲林就容易展現出他的焦急和緊迫。

在這種情況下,缺乏一手傳球技術,導緻王哲林始終隻能作為低位殺器,卻很難成為一支勁旅的進攻中軸。

整個職業生涯,王哲林的場均助攻還不到2次,本賽季6場也隻有7次。在面對夾擊的時候,王哲林既不具備以一敵二的殺傷力,也沒有足夠找到空位隊友的視野和傳球手法。無論是在之前的福建隊,還是在新加盟的上海隊,球隊想到的都隻是如何讓王哲林來到舒服的位置,如何把球舒服地傳給他,卻沒有試着讓王哲林作為主軸帶動整支球隊運轉,以至于進攻常常停滞,而角色球員明顯優于聯賽其他球隊的上海隊,也根本沒法把這一優勢轉化出來。

與此同時,無論是因為王哲林和新隊友還沒有形成默契,還是因為王哲林本身防守的習慣就不夠出色,他在防守端和隊友之間的溝通交流不順暢,也是上海隊經常防線門戶大開,導緻對手輕松籃下得分的原因。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在2019年,當王哲林當選CBA正常賽MVP時,固然有投票傾向的客觀原因,但王哲林帶領福建隊打到正常賽第七位,自己場均24.7分13.9籃闆的表現,都配得上這個MVP獎杯。更重要的是,王哲林在這個賽季的技術有明顯提高:在行進間,接到隊友助攻後調整終結的能力,中遠距離的調整能力,結合他本身就足夠出色的低位技術,讓他成為了整個CBA進攻端最出色的大個子之一。不誇張地說,如果能在當時的水準下重點提高運球的速率和傳球能力。王哲林是有可能在巅峰試水NBA,去重建期的灰熊隊拿一份雙向合同甚至底薪合同的。

但比起巅峰賽季,王哲林的進步有些停滞。認真來說,王哲林現在的身手,也夠得上去NBA拿雙向合同,但現在雙方都沒有動力:在NBA的底層球員都有極度的登場渴望,而求勝欲和積極性,卻一直是阻礙王哲林更進一步的瓶頸。籃球運動員哲林,仍然還是之前的那些技術動作,旋轉、跳躍、我閉着眼……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其實,原本上海隊和王哲林都沒必要這麼辛苦,他們有整個CBA最豪華的國内主力和輪換球員,以及目前就位了的CBA最全能也最辛勤的外援富蘭克林。上海隊不需要每一個球都交給王哲林發起,他隻是一個攻擊點,但暫時還不能作為進攻主軸,把球權交給他的時候,這個回合就可以視為結束了。

那麼,把球權重新還給後場球員,也許不是一個壞選擇。羅漢琛和袁堂文的控運能力已經通過了考驗,郭昊文也在對廣東的比賽裡有過連續強攻砍下28分的表現;更不用說最全面的持球手富蘭克林,以及下一階段即将到來的上海隊老朋友“寂寞大神”弗雷戴特。既然在王哲林身上不能做加法,不如給他減減負擔,讓他做一個進階别的輔助得分手。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比較合适的類比對象,可能是NBA公牛隊的武切維奇,兩個人的球風也有相似之處。在新賽季的公牛隊,有足夠多的當打球員,武切維奇的資料有所犧牲,他會用更多的時間做無球的掩護和高位的策應,而當球隊需要他的時候,他依然可以提供穩定的持球單打,而目前的公牛隊,球隊氣氛和戰績都一路向好。

對王哲林來說,他需要讓自己成為更全面的球員,應該試着去彌補所有阻礙他成為第一内線的短闆。而不是繼續陷入對方的陷阱之中,用較勁的方式浪費大好機會。幸好,在這場之後上海隊也做出了很明顯的調整。讓富蘭克林接管球權,控制比賽的節奏。在對江蘇隊的比賽裡,富蘭克林拿下了15+15+15的三雙資料,而王哲林19分9籃闆,還送出了讓人驚喜的5個蓋帽。

上海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王哲林不好使

籃球,競技體育,從來都不是卡牌遊戲。不是抓到好牌就能一統天下的,用紙面陣容指點江山去分析完爆炸裂,隻能過過球迷的嘴瘾,卻對真正掌控一支球隊毫無幫助。通常情況下,化學反應是更重要的一個環節,對于名帥李春江來說,他仍然需要解決把正确的拼圖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一群出色的雇傭兵不夠成為一支出色的常勝之師,上海隊忙不疊地讓王哲林和可蘭擔任正副隊長,卻沒有考慮更多的磨合、隊友之間的信任和接納的問題,或許他們真的想得簡單了。

或許還會有另一個疑惑。

在三體中,葉文潔被問到的一個問題:你憑什麼認為,一個科技水準更高的社會,必然會擁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準?

是以,憑什麼認為,一個技術更加出色的球星,必然會擁有更高的自律性和求勝欲呢?

本文作者:@文若有所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