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轰动欧洲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作者:牛奶加鸡胸肉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 -1832) 是德国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1749 年8月28日生于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是法学博士,曾得到皇家参议的头衔,母亲是市长的女儿。歌德从小精力旺盛,感情丰富敏感。他很小就学会了多种语言,除法语和英语,还有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等古代语言,喜欢阅读国内国外的各种书籍。1765 年去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768年因病辍学。1770 年进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学习,次年获法学博土学位。但他最大的兴趣在于文学和自然科学。其间受到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带有唯物倾向的泛神论思想的影响。

轰动欧洲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1770年,歌德结识了“狂飙突进”运动的理论家赫尔德尔以及其他青年朋友。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学习莎士比亚戏剧和民间文学,从而使其对生活狂放不羁的激情转化成为早期创作的艺术冲动:讴歌激情,崇尚自由、反对思想和艺术上的束缚和桎梏。除诗歌外, 他在1773年写了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里欣根》,蜚声德国文坛。这是一部通过戏剧的形式向一个叛道者表示哀悼和敬意的杰作。1774 年发表了《青年维特之烦恼》,在全欧引起轰动。

轰动欧洲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青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根据本人亲身的爱情体验和友人的事件写成的。1772 年5月歌德在韦茨拉尔帝国高等法院实习时,在一次舞会上遇到了少女夏绿蒂.布甫。歌德对她非常爱慕,但她已经订婚,为此歌德十分苦恼。就在这时,歌德在莱比锡大学时的一个同学因恋爱而自杀。这些事件和个人的感受共同为他创作《青年维特之烦恼》提供了重要素材。

轰动欧洲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小说用书信体写成。主人公维特是个有才华、重感情、向往自由与平等的热血青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美丽、纯洁善良的乡村姑娘绿蒂相识,并爱上了这迷人的女孩。但绿蒂已奉父母之命与他人订婚,维特只好痛苦地离开。之后,维特来到一个公使馆任职,想通过做实际工作充实自己的生活,摆脱爱情上的痛苦。但官场的腐败、贵族的做慢,使他更加悲观,终于愤而辞职,重回乡下,再次来到绿蒂身边。但此时绿蒂已经结婚。尽管两人彼此相爱,却没勇气冲破封建樊篱。极度绝望中维特开枪自杀。

轰动欧洲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小说通过维特和绿蒂的爱情悲剧,深刻表现了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德国资产阶级的特点。主人公维特是一位觉醒了的新兴市民阶级青年知识分子形象,他虽然没有改造现实社会的雄心壮志,却有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要求个性解放,幻想纯洁的爱情;他有才华,有能力,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但死气沉沉的环境却不容许他越雷池一步,还使他处处受到压抑和侮辱。在与环境的冲突中,他深刻体验到自己的软弱无力,看不到前途所在。维特的烦恼和自杀从根本上说是沉闷鄙陋的社会环境造成的。自杀的结局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了青年歌德对改变当时德国现状的绝望心情。作者以震撼人心的激情表达了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和对令人窒息的时代的抗议。

轰动欧洲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全书充满了“ 狂飙突进"的精神。小说情感充溢细腻,哀婉缠绵,写法上接近感伤主义,情景交融的优美文笔使作品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主人公维特的思想和命运,曾引起当时具有反抗意识的年轻一代读者的强烈共鸣,一度形成了 “ 维特热”:很多青年人穿着维特式的服装,模仿维特行事风格和举止,甚至在恋爱失败后也用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

轰动欧洲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早年的生活与创作以追求个性自由、反对一切束缚为思想基础,以澎湃奔突的激情的抒发为创作标志。他的狂放激情和自由意识与当时死气沉沉、等级森严的德国社会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其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冲击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