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作者:中国数字科技馆

文/Stitch四弦琴

导语:其实标题取得有些勉强,因为被誉为“蒸汽朋克圣经”的小说《差分机》直到1991年才问世,比《天空之城》晚了5年。不过这反倒说明,在那个筚路蓝缕的时代,《天空之城》就已经是一部十分“潮”的作品了,而其身上蕴含的各种潮流风格,就算经过三十余年也毫不落伍。为了配得上《天空之城》的调子,这次就努力用新锐的视角来解析这部作品。

蒸汽朋克、后启示录与《天空之城》

序幕过后,这部电影用几个场景交代了天空之城拉普达的历史,也顺便展现了一些蒸汽朋克不可回避的元素: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人类利用风能来制造工具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人类凭借着飞行石技术升入空中,并在天空建造自己的王国

简单来说,蒸汽朋克是对维多利亚工业革命时代的想象力的一次延续。假如世界没有进入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而是任由机械科技发展,会诞生怎样一个世界。这种假定形成一种艺术浪潮,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参与进来描绘这样的架空世界。飞空艇与机械臂齐飞,黑科技共黑魔法一色。在《天空之城》里,蒸汽朋克风格虽不及后来其他作品的精细,但放在1986年相当讲究了。

另一方面,不同于只讲述文明发展的蒸汽朋克作品,《天空之城》也讲述了文明的衰败。故事的舞台搭建在一个科技先膨胀后崩溃的世界。这种末世文化的设定在电影和游戏中总是适合酝酿出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各种冲突。电影也好游戏也好,《未来水世界》、《疯狂的麦克斯》、《地平线:零之曙光》、《辐射》等等作品,都是讲述在末世中幸存的人们如何挣扎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也被称为后启示录。

《天空之城》有着蒸汽朋克欣欣向荣的梦想,也有着后启示录痛定思痛的反思。而与蒸汽朋克同根生的赛博朋克,它们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表现形式——在同样都是点歪科技树的设定下,蒸汽朋克传达希望,而赛博朋克传达失望。《天空之城》正是在希望与失望两个强大而矛盾的主题的夹击下,迸发出的梦与狂想的火花。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吉卜力铁三角已经少了一位

《天空之城》的创作初衷其实有些戏谑。宫崎骏把《风之谷》的版权收益都投入了高畑勋拍摄的记录片《柳川堀割物语》里。这部电影还没拍一半钱就花光了。在《风之谷》中尝到了甜头的铃木敏夫和宫崎骏高畑勋三人决定再做一部动画回本。为了方便制作,他们专门成立一个以宫崎骏和高畑勋为中心的动画公司,并找来了在《风之谷》中合作愉快的小伙伴们,在动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工作室“吉卜力”就这样诞生了。

《天空之城》是吉卜力正式成立的第一部作品,剧情来源于宫崎骏小学时候编的一个故事。彼时宫崎骏45岁,体力和想象力都是巅峰时期,而这部承载着吉卜力开山之作头衔的动画,也处处洋溢着动画之神用不完的激情。

没错,《天空之城》就是宫崎骏所有作品里最有激情的一部。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吉卜力刚成立时期的宫崎骏

宫崎骏一生执着的环保与和平的严肃主题在《天空之城》中愈发鲜明,但这部作品仍保留着《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时期的幽默风格。在宫崎骏式一以贯之的演出风格定型之前,《天空之城》就像一个叛逆而外放的朋克青年,才华横溢而不拘一格。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这段情节为我们展示了男主角巴鲁走哪哪塌和绝对摔不坏的人形高达体质,也为他后期的一系列骚操作买下了伏笔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这段打斗还带着一丝迪士尼式的夸张与幽默,虽然与电影的主题格调不是很搭,更难得的是,在宫崎骏后期作品里,很难再看到这样夸张的演出了。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前期的这段火车追逐戏设计得非常精彩,不论在电影还是游戏中,火车戏一直都是经久不衰屡试不爽的桥段,用来炒热气氛观众总会买账。从《夺宝奇兵2》到《警察故事3》再到《吸血鬼猎人林肯》,从《合金弹头2》到《神秘海域2》甚至《最终幻想15》,例子数不甚数。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男女主角分享煎蛋吐司的这段动画,演出非常细腻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片中有好几段男主角奔跑的动作可以从宫崎骏担任原画的《太阳王子霍尔斯》里找到雷同

据铃木敏夫说,《天空之城》大概是是日本影史上第一部有植入广告的作品。恕我眼拙,实在是没找到片中广告在哪里,但一定是味之素和东芝之一。

《天空之城》上映的1986年正值好莱坞科幻冒险大片浪潮时期,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三部曲》,斯皮尔伯格的《E.T.》、《夺宝奇兵》系列正风靡全球。和这些 blockbuster 比起来,《天空之城》也不遑多让。但说到携带关键道具的妹子被反派挟持,男主角为了救妹子上了贼船这样的设定,更像是下面这部电影: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错放成游戏图片了但这是我最喜欢的游戏

当然下面这段场景更有《金刚》的既视感。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多就是好,大就是美。”多炮塔教徒快来参拜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一个有趣的细节:慕斯卡在威胁希达和挑衅巴鲁要钢枪的时候,他的左轮手枪子弹已经用完了。危急时刻的沉着冷静为他争取了三分钟换子弹的时间。慕斯卡能够混到这个地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可惜最后被两个小孩子搅了局。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论“古迹破坏者”,在两位主角面前,劳拉和德雷克需要认前辈【手动滑稽】

《天空之城》里这些历久弥新的元素是创新还是借鉴无需深究,它们反映的是宫崎骏在最意气风发的年纪里一次肆意妄为的才情挥洒。即使宫崎骏后来走上神坛,但像《天空之城》这样生猛、狂野的激情之作难以再现。

一定要说到对后世的影响,至少有两部游戏里,《天空之城》的影子是磨灭不掉的,那就是《空(keng)之轨迹》和《重力眩晕》(《Gravity Rush》的中文翻译是《重力异想世界》但我觉得《重力眩晕》更加信达雅,也是我心目中的艺术性第一的3A大作)。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在《空之轨迹》里,飞空艇,用石头驱动的魔法,若隐若现的蒸汽朋克风,以及二代最终章主角们登上的古代天空文明“方舟”,这些元素或多或少是在向《天空之城》致敬,方舟的崩塌甚至与拉普达如出一辙。在方舟崩塌之际艾丝蒂尔和约修亚这对puppylove的拥吻也成了我们这些叔叔阿姨美好的回忆。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重力眩晕》的故事也是以一位少女从空中坠落开始的

《天空之城》与印象派

关于《天空之城》构思与设定的新潮解构就到此为止,接下来重点分析《天空之城》或者说整个吉卜力作品与印象派之间的有趣联系。

众所周知(并不),吉卜力对色彩的运用十分苛刻,在几十年的创作经历中,精炼了一套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色彩使用方法,吉卜力对色彩的使用经验,一直是日本动画的教科书。同一个物体,高亮部分用什么颜色,阴影部分用什么颜色,吉卜力常常能争论很久。清晨的天空,雨后的天空,黄昏的天空,以及不同天气下事物反映出的客观颜色,吉卜力也将这些变化严谨地反映在了动画中。遗憾的是,吉卜力的御用色彩设计师,宫崎骏东映时期就是战友的保田道世女士也于2016年去世了。

而说到印象派,它的发展,离不开牛顿色彩学的理论支撑。虽然在西方绘画史上,自文艺复兴以来,尽量逼真地还原自然是所有画家的共同追求,但到了19世纪末,关于真实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这个时期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印象派画家们,他们关心的是阳光照在物体表面所引起的色彩变化,天空、水面、船只、人物,这些不只是一种孤立的颜色构成,而是各种相近色与互补色搭配在一起的和谐。可以盖棺定论的是,印象派对于绘画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对光线与色彩的发现。

如果说吉卜力与印象派的理念只是不谋而合倒也很好接受。直到有一次我参观莫奈展,下面这幅画为我打开了新世界,联想到《起风了》的海报,它让我惊呼,吉卜力与印象派一定是有着某种蛛丝马迹的联系的: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一个是莫奈笔下自己的老婆,一个是宫崎骏笔下堀越二郎的老婆(堀越二郎也可以看作宫崎骏对自己的投影),为什么两者都像在传达某种同样的东西?甚至说后者像是在致敬前者。它们让我觉得我需要重新审视吉卜力的作品,接下来就以《天空之城》和莫奈的作品举例: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这是《天空之城》序幕过后男主角小镇的浓雾清晨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天空之城》里阳光照耀下的山谷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浓烟滚滚的蒸汽火车莫奈也画过几幅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女主角在山里的老家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男女主角逃出地下矿洞时已接近傍晚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反派军队们的基地,偶然发现和莫奈画的威尼斯还有点像哈哈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最后,欢迎两位小朋友来到莫奈庄园

事实上吉卜力的每一部作品,与每一位杰出的印象派大师的作品,都可以拿出来相互比较,之所以只联系《天空之城》和莫奈,原因嘛,懒癌患者的极限就到此为止了。顺着这个思路,大家还可以发现更多惊喜。

毫不掩饰地说,宫崎骏与吉卜力的作品在色彩上的坚持,正是百余年前印象派创造给世界的财富。印象派作为绘画艺术像与不像之间的分界点,不仅冲破了学院派的束缚,抗住了摄影术的冲击,也为后来的一系列百花齐放的现当代流派开辟了新道路。而吉卜力为日本动画打下的坚实基础,让后来的汤浅政明、今石洋之、大平晋也等人,能在这样坚固的舞台上肆无忌惮地癫狂。

最后讲一个一个有趣而有迹可循的线索:19世纪末的时候,瓷器风靡欧洲。由于清朝闭关锁国,许多瓷器是通过日本传入欧洲的。为了防止这些瓷器在海运过程中因为风浪颠簸而碰坏,日本人在瓷器中间填充报纸。随着瓷器飘扬过海的,除了这些报纸,还有报纸上画的浮世绘。这些风格迥异的东洋绘画,影响了当时法国最新锐的一批画家,他们就是莫奈、塞尚、梵高等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大师。100年后,印象派又或多或少给了日本动画启发。这种文化之间的流传、融合、进化与反哺的循环真的十分美妙。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所以,再让我们看看莫奈的老妞儿,艺术之间并没有国界。

我准备把宫崎骏的所有作品按喜好程度一一解读,不知道这个坑什么时候能填完,写得不对的地方也谢谢大家多多指正。(授权转载)

本文来自:机核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