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农业大学陈万毅先生荣获中国农药创新贡献奖终身成就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大员工在中国农药行业振兴以振兴民族农药行业为己任,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农用化学品制造大国,为确保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和国家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值此祖国70周年之际,第十二届中国农药创新贡献奖设立了终身成就奖,以表彰那些为农药行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我们理学院农药专业的陈万义先生是获得该奖项的四位专家之一。

农药化学家陈万义教授,1929年4月出生于镇江,1949年毕业于江苏省镇江中学,入读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50年并入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农药系毕业后,从胡秉芳教授学习研究生, 1956年研究生院毕业后,任中国农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多年教授有机化学、有机磷化学、农药文献等课程。曾任中国植物保护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名誉理事(1984-2001)。植物保护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农药信用委员会主席(1984-1997),第二届至第四届全国农药登记评价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南方新农药创造中心和北方农药工程中心设立期间的项目和验收工作;"七五"至"十五"期间作为国家农药项目评委;他曾受邀参加自然科学和化学部的年度审查。《农药杂志》的主要创始人和第一任编辑(1999-2003年)。

主要从事有机磷化学和农药研究,先后获得全国科大奖、国家发明奖等多项。文化大革命前,在黄瑞伦先生的领导下,从事防治蚕寄生虫的药物研究。研究发现,苍蝇毒磷(灭蝇3号)对寄生蝇具有经皮吸痰作用,不仅使辽宁省蚕业恢复,而且也是首例使用内吸剂控制体内寄生虫的案例。他是《农药与应用》和《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等4本专业书籍的主编。其中,《新型农药研究与开发》多次重印,荣获部级技术进步三等奖。

除了教学和研究,我们非常重视促进农药在中国的发展。在他担任植物保护协会农药信用会员期间,在北京及其他地区举办了10多场农药研讨会和农药培训课程。针对社会对农药的误解,他提出了"善待农药,善用其优缺点"的观点。2003年,在参与国家中长期(2006-2020)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时,"环境相容性好化学农药的研发"被列为植物保护技术升级战略研究报告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推动了未来10年化学农药研究的快速发展。

陈先生多年来培养了20多名研究生。在他担任农药科学主任期间,建立了第一批农药专业农药奖学金制度,以鼓励年轻学生进入农药学科。值得一提的是,陈先生的弟子,我校理学院的凌云教授,还获得了第十二届中国农药创新贡献奖——技术创新一等奖。师生们携舞台领奖,成为本次颁奖典礼的一个特别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