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天之祜。
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君子乐胥,万邦之屏。
之屏之翰,百辟为宪。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万福来求。

毛序:刺幽王也。君臣上下,动无礼文焉。
郑笺:动无礼文,举事而不用先王礼法威仪也。
陈奂疏:诗亦陈古君臣之词。
余评:毛郑胡扯,陈氏圆场。
王先谦:三家义未闻。
朱子云:此序只用“彼交匪敖”一句生说。…此亦天子燕诸侯之诗。…颂祷之词也。
姚际恒:此天子饗诸侯之诗。《左传》成十四年:卫侯饗苦成叔,宁惠子相。苦成叔傲,宁子曰:“苦成叔其亡乎?古之为饗食也,以观威仪,省禍福也。故诗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傲,万福来求。’ 今夫子傲,取祸之道也。” 正解此诗之意。按此诗颂不忘规,异于《蓼萧》、《湛露》矣,其在周之上世乎?
方玉润:而《集传》解“不戢”三句云:“盖曰岂不敛乎?岂不慎乎?其受福岂不多乎?” 是意在求福。略无警傲之意,恐非诗旨。(按:不戢不难,不卑不亢之义,待人处事之态度温和也。)故姚氏驳之,以为“诗味索然”,且与“来求”犯复。盖二句皆正言,非“古语声急”而反言之。那,语辞,非多也。即“思柔”句亦当作饮此兕觥之酒,宜思所以柔和其德性,则“彼交匪傲”,而“万福来求”矣。《集传》训思为语辞者,皆非。(按:朱子训“受福不那”之“那”为多,恐非,“那”也者,训为语气之辞可也。训“旨酒思柔”之“思”为语辞,亦可也。方氏以“思”为思想之思,未必合适!)
余按:诗本事:天子燕诸侯,可也;畿内姬姓诸侯燕大夫,亦可也。桑扈,蜡嘴雀。多识鸟兽虫鱼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