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二十六讲:魏书·国渊/田畴/王脩传

作者:读书是福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历史#

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二十六讲:魏书·国渊/田畴/王脩传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於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馀党,皆应伏法。原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译】国渊字子尼,乐安国盖县人。曾经师从并侍奉郑玄。后来和邴原、管宁等人到辽东郡躲避战乱。回到故土后,太祖征召他担任司空掾属,每次在曹公家中谈论政事,经常是神情严肃地直言不讳,没有什么私心。太祖想要加大兴办屯田的力度,派国渊主管这件事。国渊多次向太祖陈述应该增删的项目,实地考察,安置百姓,计算民众数量,设置官吏,阐明考核的方法,五年之内,使得仓库充实,百姓争相勉励,安于职守。太祖征讨关中地区,任命国渊为居府长史,统管留守事宜。田银、苏伯在河间反叛,他们被攻破后,留有余党,都应该依法惩处。国渊认为他们作恶的首要人员,请求不判处死刑。太祖同意了,仰赖国渊的话得以生还的有一千多人。攻破敌人的文书,旧时都是夸大数据,把一个当做十个,等到国渊上报斩杀的数量时,跟实际的数量一致。太祖问他原因,国渊说:“征讨在外的贼寇,夸大斩杀或俘虏的数量,是想要夸大战绩,并且显示给民众看。河间地区在封地之内,田银等人反叛,攻破并战胜他们虽然有功劳,但我私下为这样的事感到耻辱。”太祖十分高兴,将他升迁为魏郡太守。当时有人写信诽谤他人,太祖非常厌恶,一定要知道写信的人是谁。国渊请求留下原信,但没有对外宣扬或泄露。信中引用了很多《二京赋》的内容,国渊命功曹说:“这个郡范围这么大,现在虽然是国都,但也少有学识渊博的人。这封信能开解引导年轻人,我打算派人去从师学习。”功曹派出了桑耳,快要出发时,国渊召见了他们,教导他们:“你们学习的内容还不够广泛,《二京赋》是记载了很多内容的书籍,现在的人都忽视了它,很少有能讲解它的老师,你们可以去请求能读懂它的人并向他请教。”有秘密地告诉他们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三个人十天后就找到了能读懂《二京赋》的人,就前往请求拜师学习。三人就请那个人写了一纸笺书,跟诽谤信做对比,两种笔迹是一样的。于是将这个人收押审问,详细了解了其中的缘由。后来国渊被提升为太仆。国渊虽然位居九卿之列,但依然穿着布做的衣物,吃素食,将自己的俸禄和赏赐都散发给旧友亲族,并以谦恭节俭坚守本心,后来在官任上去世。

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二十六讲:魏书·国渊/田畴/王脩传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好读书,善击剑。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于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四海俄然,莫有固志。身备宗室遗老,不得自同於众。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曰:“田畴虽年少,多称其奇。“畴时年二十二矣。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於得达而已。”虞从之。畴乃归,自选其家客与年少之勇壮慕从者二十骑俱往。虞自出祖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为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起义。三府并辟,皆不就。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今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於我也?“畴答曰:“汉室衰穨,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於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且将军方举大事以求所欲,既灭无罪之君,又雠守义之臣,诚行此事,则燕、赵之士将皆蹈东海而死耳,岂忍有从将军者乎!“瓒壮其对,释不诛也。拘之军下,禁其故人莫得与通。或说瓒曰:“田畴义士,君弗能礼,而又囚之,恐失众心。”瓒乃纵遣畴。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於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馀家。畴谓其父老曰:“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皆曰:“善。”同佥推畴。畴曰:“今来在此,非苟安而已,将图大事,复怨雪耻。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畴有愚计,愿与诸君共施之,可乎?”皆曰:“可。“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馀条。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众,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北边翕然服其威信,乌丸、鲜卑并各遣译使致贡遗,畴悉抚纳,令不为寇。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受。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译】田畴字子泰,是右北平郡无终县人。爱好读书,擅长击剑。初平元年(190),关东地区兴起很多义兵,董卓将汉献帝迁往长安。幽州牧刘虞感叹说:“乱臣贼子兴起祸事,朝廷中流离动荡,天下忽然间乱事纷纷,没有人有坚定意志。我作为皇家宗室的旧臣,不能和众人相同。现在我希望能奉命出使以展示我身为臣子的气节,怎么样做才能得到不辱使命的义士呢?”众人商议后都说:“田畴年龄虽小,但很多人都称赞他的才能。”田畴当时年仅二十二岁。刘虞就准备好礼品请他前来相见,对他很是满意,就任命他为从事,为他准备了出行的全套车马装备。即将出发的时候,田畴说:“现在道路阻塞断绝,贼寇盗匪横行,要是我说自己是官员,奉命出使,会被众人指点议论。希望能以私人身份行动,希望能够顺利到达。”刘虞同意了。田畴就回去自己选择了家中客卿和年少勇敢又自愿前来跟随的二十多名年轻人,和他们一起骑马前往。刘虞亲自出来祭祀路神,为田畴送行。上路以后,田畴就前往居庸关,出了边塞,沿着北山,直奔朔方郡,沿着小路前行,最后到达长安完成了使命。朝廷下诏授予田畴骑都尉之职。田畴认为提阿尼刚刚经历颠沛流离,还没有安定下来,自己不能享受这样的恩宠,就坚决推辞没有接受任命。朝廷称赞他的高义。三公府同时征召,田畴都没有赴任。田畴得到回复后,骑马迅速返回,还没回到,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杀死。田畴回到后,到刘虞的坟前焚香拜祭,将朝廷的表彰内容告诉他,然后哭着离开了。公孙瓒闻讯,十分生气,悬赏抓捕田畴,抓到以后对他说:“你为什么自己到刘虞坟前哭,却不将朝廷的表彰文书拿给我?”田畴回答说:“汉王室衰微,每个人都怀有二心,只有刘公没有失去为臣子的忠诚节义。朝廷的文书里所写的,没有对将军您的褒扬,恐怕不是您乐意知道的,所以没有拿给你。况且将军您正在筹划大事来求得自己想要的,既杀害了没有罪责的主上,又和坚守忠义的臣子为仇,如果真的做了这件事,那燕赵地区的将士将会投入东海自尽,哪会有人忍着愤怒跟随将军呢?”公孙瓒觉得他的回答很豪迈,就释放了他,没有杀掉他。公孙瓒把田畴扣留在军营中,严禁他的朋友和他交流沟通。有人劝说公孙瓒说:“田畴是义士,您不能对他以礼相待,却又囚禁了他,恐怕会失掉人心。”公孙瓒才释放并送走了田畴。 田畴得以回到北方,率领着全宗族和其他几百个依附他的人,他们扫地盟誓说:“您的仇不报,我就不能再立于世间了!”就进入徐无山中,修整了一块深远险峻又平整敞亮的地方住下,亲自耕种粮食,奉养父母。百姓都来依附他,几年时间这里就有了五千多户人家。田畴对父老长辈们说:“各位不认为田畴品行不好,从很远的地方来投奔。聚集成城镇,但却没有能统一起来,恐怕不是长久安定的办法,希望大家推举选择贤能的长者来担任领袖。”众人都说:“好。”一起推举了田畴。田畴说:“我们现在来到这个地方并住在这里,不是只求一时安定而已,而是应该计划大事,以报仇和洗刷耻辱。我暗暗担心还没有完成我们的志向,那些轻佻浮薄就自己互相侵扰欺侮,只求一时的畅快,没有深思熟虑的计策。田畴有一条粗浅的计划,希望和各位一同实施,可以吗?”众人都说:“可以。”田畴就为众人制定了二十多条有关杀人伤人、盗窃财物、案件诉讼的律法,规定犯了重罪的要判处死刑,比死罪低一级的行为也要抵偿罪责。又制定了两家结为婚姻,男女嫁娶的礼制,兴办学校传授知识,并向众人颁布,众人都熟悉后,做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北方边境的百姓都被他的威信折服,乌丸、鲜卑各自派出使者献上礼物,田畴都安抚、接纳了他们,让他们不要再侵扰边境。袁绍多次派遣使者前来招抚任命,又立刻授予将军印信,以安抚田畴治理的百姓,田畴都拒绝没有接受。袁绍死后,他的儿子袁尚又前来征召,田畴最终都没有前往。

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二十六讲:魏书·国渊/田畴/王脩传

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乌丸,未至,先遣使辟畴,又命田豫喻指。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门人谓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而应之曰:“此非君所识也。“遂随使者到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谘议。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举茂才,拜为蓚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军还,而署大木表于水侧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馀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陈,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畴自以始为居难,率众循逃,志义不立,反以为利,非本意也,固让。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畴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馀家居邺。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从征荆州还,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於是乃复以前爵封畴。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太祖不听,欲引拜之,至于数四,终不受。有司劾畴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太祖重其事,依违者久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以畴同於子文辞禄,申胥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锺繇亦以为可听。太祖犹欲侯之。畴素与夏侯惇善,太祖语惇曰:“且往以情喻之,自从君所言,无告吾意也。“惇就畴宿,如太祖所戒。畴揣知其指,不复发言。惇临去,乃拊畴背曰:“田君,主意殷勤,曾不能顾乎!“畴答曰:“是何言之过也!畴,负义逃窜之人耳,蒙恩全活,为幸多矣。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纵国私畴,畴独不愧於心乎?将军雅知畴者,犹复如此,若必不得已,请愿效死刎首於前。“言未卒,涕泣横流。惇具答太祖。太祖喟然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年四十六卒。子又早死。文帝践阼,高畴德义,赐畴从孙续爵关内侯,以奉其嗣。

【译】田畴经常为乌丸从前多次残杀郡中的士人官吏而忿恨不平,有想要征讨他们的想法但实力不足。建安十二年(207),太祖率军北征乌丸,还没有到,先派出使者征召田畴,又命令田畴告知他的旨意。田畴告诫他的门客尽快整理行装。门客对他说:“从前袁公欣赏您,多次送来礼品和征召的命令,您坚守道义都没有屈服;现在曹公的使者第一次来,您好像担心来不及一样让我们收拾行李,为什么呢?”田畴笑着回答他说:“这就不是您能了解的力量。”就跟随使者来到太祖的军营,被任命为司空户曹掾,太祖召见他,向他咨询探讨。第二天,太祖下令说:“田子泰不是我应该任命的人。”立即推举田畴为茂才,被任命为蓚县县令,田畴没有到官任职,跟随军队到了无终县。当时正是夏天多雨的时节,而海边的地势低洼地区,道路泥泞无法通行,敌军又把守险要路段,大军无法前进。太祖对此很担忧,以这件事询问田畴。田畴说:“这条路在夏秋时节经常有积水,浅的地方车马不能通行,深的地方也不能行船,造成不方便已经很久了。原来的北平郡的治所在平冈县,从卢龙出发,直到柳城;从汉光武帝建武年间以来,这里就塌陷破败无法通行,至今已经有将近两百年了,但还有隐蔽的小路可以穿过。现在敌方将领正率军前往无终,因无法前进,正在后退,懈怠松弛没有防备。如果我们率军暗中返回,从卢龙口越过白檀的险要之处,从空旷地带出来,路程近道路也好走,趁他们没有防备而攻打,那蹋顿的首领就可以不用打仗也能抓获了。”太祖说:“好。”就率军返回,又在水边路上立了一块大木板,写上:“现在是盛夏时节,这条路不能通行,先等到秋冬时节,再重新进军。”敌军负责侦查的骑兵看到了木牌,真的以为曹军已经离开了。太祖让田畴率领部下作为向导,登上徐无山,过了卢龙,经过平岗,登上白狼城,到了距离柳城二百多里的地方时敌军才警戒觉悟。他们的单于亲自来到两军阵前,太祖和他交战,最后大获全胜,追逐逃亡的败兵直到柳城。太祖大军返回关内,评定功劳加以封赏,封田畴为亭侯,食邑五百户。田畴认为自己当初是因为主君遇难才率领众人逃亡,报仇的志向还没有实现,却依靠它获取荣名利禄,不是他的本意,坚决推辞。太祖了解他的心意,答应了他,没有勉强。辽东地区斩杀了袁尚并将他的首级送来,太祖下令说:“军中有敢为袁尚哭的,立斩”。田畴因为曾经被袁尚征召为官,就前往吊唁。太祖也没有过问。田畴将自己家中亲属和三百多户族人安置在邺城。太祖赏赐给田畴各种车马器物粮食丝帛,田畴都将这些散发给族人或旧友故交。田畴跟随太祖征讨荆州回来,太祖感念他的功劳卓著,后悔之前答应了田畴的推让,说:“这是成全了一个人的志向,但却使国家律法受损啊。”于是又将之前要封赏给他的爵位赐给他。田畴上表陈说自己的诚意,并以死发誓。太祖没有同意,打算征召他为官,来回好几次,田畴最终也没有接受。有官员弹劾田畴孤高自傲,违背正道,只知道 固守小节,应该免除官职并加以刑罚。太祖尊重田畴的行为,迟疑了很久。最后将这件事交给世子曹丕和大臣们广泛讨论。世子曹丕认为田畴和楚国令尹子文推辞俸禄,申包胥逃避封赏是一样的,应该不强迫他,以成全他的志向。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也认为可以听从他自己的意愿。太祖依然想封田畴为侯。田畴向来跟夏侯惇关系很好,太祖对夏侯惇说:“你去以情谊劝说他,就说都是你的意思,不要告诉他我的想法。”夏侯惇到田畴那里住宿,向太祖告诉他的那样说。田畴揣摩到他的想法,没有再说话。夏侯惇临走前。才抚着田畴的背说:“田君,主君的想法很诚恳,怎么能不顾及呢!”田畴回答说:“您这话说得太过分了!田畴,只是个忘恩负义四处逃往的人罢了,承蒙主君的恩赏才得以苟活,已经是很大的幸运了。怎么能出卖卢龙要塞以换取功劳赏赐呢?即使国家偏爱田畴,田畴难道就问心无愧吗?将军您向来是了解田畴的,但还是这样做,如果实在不得已,我希望在您面前自刎而死,献出我的性命。”话还没说完,已经痛哭流涕。夏侯惇将田畴的话详细地回禀太祖,太祖感叹着知道他是不会屈从了,就任命他为议郎。田畴在四十六岁的时候去世。他的儿子又早亡。文帝登基即位后,敬重田畴的德行信义,给田畴的侄孙子田续封爵为关内侯,以表示对田畴后代的尊重。

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二十六讲:魏书·国渊/田畴/王脩传

王脩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脩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脩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脩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脩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举孝廉,脩让邴原,融不听。时天下乱,遂不行。顷之,郡中有反者。脩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脩耳!“言终而脩至。复署功曹。时胶东多贼寇,复令脩守胶东令。胶东人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脩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脩抚慰其馀,由是寇少止。融每有难,脩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脩以免。袁谭在青州,辟脩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脩。后献以事当死,脩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袁绍又辟脩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脩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脩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馀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谭复欲攻尚,脩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悦,然知其志节。后又问脩:“计安出?“脩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明使君塞耳勿听也。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横行天下。“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於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脩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脩意,默然不应。脩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以脩为督军粮,还乐安。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乐安不从命。太祖命脩取统首,脩以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使诣太祖。太祖悦而赦之。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脩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太祖议行肉刑,脩以为时未可行,太祖采其议。徙为奉尚。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脩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相国锺繇谓脩:“旧,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脩曰:“食其禄,焉避其难?居府虽旧,非赴难之义。“顷之,病卒官。子忠,官至东莱太守、散骑常侍。初,脩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二十六讲:魏书·国渊/田畴/王脩传

【译】王脩字叔治,北海郡营陵县人。七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是在社日那天去世的,第二年乡里人在这一天祭祀土神,王脩念及母亲,非常哀痛。乡里人知道后,为此停止了社日活动。王脩二十岁的时候,到南阳游历学习,住在张奉的家里。张奉全家人都生了病,没有看顾的人,王脩亲自精心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病好才离开。初平年间(190~193),北海的孔融征召王脩担任主簿,任高密县令。高密人孙氏向来有豪侠之气,他的门客多次违犯律法。民间有抢劫事情发生,贼人逃入孙家,官吏们没法抓捕。王脩率领官吏百姓将孙家包围起来,孙家抗拒坚守,官吏百姓们畏惧忌惮不敢靠近。王脩对他们下令说:“有胆敢不进攻的和孙家同罪论处。”孙家害怕了,才将贼人交出来。从此当地强横或有势力的人都因被震慑而畏服。王脩被推举为孝廉,他推让给邴原,孔融没有同意。当时天下动乱,这件事就没有实行。不久,郡中有人反叛。王脩听说孔融遇到危难,连夜赶到孔融那里。贼人刚发动叛乱时,孔融对身边的人说:“能冒着危难前来的,只有王脩而已!”话一说完,王脩就到了。后来王脩又被任命为功曹。当时胶东地区有很多盗贼寇匪,朝廷又让王脩担任胶东令。胶东人公沙卢宗族强盛,自己修建了营寨防御,不肯相应官府的发派调遣。王脩独自带着几个人骑马只冲进公沙卢家里,将他兄弟几个都斩杀了,公沙氏族人都震惊畏惧,没有敢随意行动的。王脩安抚了剩下的人,从此以后贼寇渐渐减少了。孔融没有有危难,王脩就算是在家休养,没有不赶到的。孔融常常是仰赖王脩才幸免于难。袁谭在青州的时候,征召王脩担任治中从事,别驾刘献多次诋毁王脩。后来刘献因事获罪,应当被处死,王脩审理这件案子,刘献才免于死罪。当时的人也因此更加称赞他。袁绍又征召王脩担任即墨县县令,后来又成为袁谭的别驾。袁绍死后,袁谭、袁尚产生嫌隙,袁尚攻打袁谭,袁谭军队战败失利,王脩率领官吏百姓前去援救袁谭。袁谭欣喜地说:“保全我军的人,就是王别驾啊。”袁谭失败时,刘询在漯阳起兵,各城都纷纷响应他。袁谭叹息着说:“现在全州郡都背叛我,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德行吗?”王脩说:“东莱太守管统虽然远在海外边远之地,但这个人不会反叛。他一定会来。”过了十几天,管统果然抛下家小奔赴袁谭这里,他的妻子孩子被贼人杀害了。袁谭改任管统为乐安太守。袁谭又打算攻打袁尚,王脩劝谏说:“兄弟之间互相往来进攻,是走向失败灭亡的原因。”袁谭不高兴,但了解王脩的志向节操。后来又问王脩说:“有什么计策吗?”王脩说:“兄弟,就像左手和右手一样。就像一个人将要与人战斗的时候将自己的右手斩断,却说‘我一定取胜’,像这样做可以吗?抛弃兄弟,互相不亲近,天下间还有谁会亲近呢!您的属下有进谗言的人,本来就参与你们兄弟间的争斗,以求取一时的利益,我希望清楚地告诉您,将耳朵闭塞起来不要听他们的话。如果将几个奸佞的臣下斩杀了,恢复兄弟间的亲近和睦,抵御四面的敌人,就可以在天下间纵横驰骋。”袁谭没有听从他的话,和袁尚互相进攻,又向太祖请求援助。太祖攻破了冀州,袁谭又反叛。于是太祖率军在南皮攻打袁谭。王脩当时在乐安运送粮食,得知袁谭情况紧急,带着所管理的士兵和各个从事一共几十个人赶赴袁谭那里。赶到高密时,得知袁谭已经死了,王脩下马痛哭,说:“没有您,我回哪里去呢?”于是去到太祖那里,请求收殓埋葬袁谭的尸首。太祖想要观察王脩的诚意,沉默着没有回应。王脩又说:“我受到袁氏的大恩,如果能收殓安葬袁谭的时候,然后再被杀,我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太祖赞赏他的忠义,同意了他的请求。太祖任命王脩为督军粮,返回乐安。攻破袁谭后,州中各城都服从太祖,只有管统凭借乐安不肯臣服。太祖令王脩将管统的首级取来,王脩认为管统是亡国的忠臣,就将捆绑他的绳子解开,让他去见太祖。太祖很高兴,然后赦免了管统。袁氏治政宽和,有职务在身的有势力的人大多积聚钱财。太祖攻破邺城,登记并没收审配等人的家产数以万计。等到太祖攻破南皮县,查阅王脩家,家中谷物不到十斛,有几百卷书册。太祖感叹说:“王脩做为士人,不愧有这样的名声啊。”就按礼征召王脩为司空掾,代理司金中郎将,又提升为魏郡太守。王脩处理政事,抑制豪强,扶助弱小,赏罚分明,百姓都交口称赞。魏国建立后,王脩担任大司农郎中令。太祖商议实行肉刑,王脩认为时机还不允许实行,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王脩被调任奉尚。后来严才造反,和他几十个下属一起攻打宫殿侧门。王脩得知宫中有变故,召来车马,车马还没到,王脩就带着属下官吏走到了宫门前。太祖在铜爵台望到他们,说:“现在来的那些人一定是王叔治。”相国锺繇对王脩说:“从前京城发生变故时,朝中各长官们是各自留在官府的。”王脩说:“享受国家的俸禄待遇,怎么能避开危难?留守官府中虽然是惯例,但不是奔赴国家危难的忠义。”不久之后,王脩在官任上去世。他的儿子王忠,官拜东莱太守、散骑常侍。当初,王脩在高柔二十岁的时候就赏识他,在王基还是幼童时就看出他的才能,这两人最终都取得很好的成绩,诗人称赞王脩善于识人。

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二十六讲:魏书·国渊/田畴/王脩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