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夏禹废除禅让制建立家天下的真相:其实他背了很大一口锅

作者:唐风宋月

在好多人的认识中,夏禹废除了三代以来一贯实行的禅让制,把帝位传给了儿子夏启,开启了家天下的世袭制度,带了个坏头。其实夏禹背了很大一口锅,夏禹是严格执行了禅让制的,他把帝位禅让给了生前最好的搭档,也是他的爷叔:伯益。

《史记/夏本纪》是这么写的: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而后举益,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大意是说,夏禹称帝后,最初准备把帝位禅让给皋陶,于是把国家大事交给皋陶打理,但是皋陶很快就死掉了。于是夏禹又把伯益立为帝位继承人,把国家大事交给伯益打理,临终把帝位禅让给了伯益。三年之后,夏禹的儿子夏启守孝完毕,伯益又把帝位禅让给夏启,自己跑到箕山隐居起来。天下诸侯都追随夏启而不追随伯益,因为伯益辅佐夏禹的时间不长,跟这帮诸侯关系搞得不咋地,诸侯们信服夏启而不信服他。

夏禹废除禅让制建立家天下的真相:其实他背了很大一口锅

其实这就是春秋笔法了。伯益的帝位是被夏启用武力夺走的,并非自己禅让出去的。

当年夏禹父亲鲧治水九年无功,被舜帝借尧帝名义诛杀于羽山脚下,并且力排众议启用了禹。禹受命于危难之际,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因为当时整个天下都岌岌可危,“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谁都没有退路。禹带了两个帮手,一个是皋陶,一个是伯益。“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因为跟着他的这帮弟兄们也常年不回家,好多人还战死在治水一线,如果他顾及家人,别人怎么办?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更何况身边还有皋陶这位煞星在。

皋陶是帝舜安排在大禹身边的监军,主管刑律,看谁治水不力,当场即可处置,且有先斩后奏之权。所以实际上在治水过程中对大禹帮助也不大,真正帮得上大禹的,就是伯益。大禹每平一地水患,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这里的稻就是水稻,可以在沼泽地里种植。老百姓吃得开饭,才有力气跟着大禹共同治水。

夏禹废除禅让制建立家天下的真相:其实他背了很大一口锅

在所有记载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中,大禹最大的障碍就是各条河流的水怪。鲧就是因为搞不定这帮水怪,终于功败垂成。鲧有天帝赏赐的息壤,只要撒一点到水里,水就会与土混合,变成陆地。但是这帮水怪不死,等鲧走了以后,他们兴风作浪,卷水重来,把陆地淹了。如此反反复复,导致鲧治水九年无功。大禹遇到的最厉害的三个水怪是:共工,无支祁,禺强。

共工是曾经的水神,跟颛顼(鲧的父亲,大禹爷爷)争夺帝位未果,一头撞倒不周山,导致天河水倾倒下来,把天下最高的位于东海的空桑山都淹了。大禹让防风氏一箭射伤共工,把共工赶到北极之地。淮河水怪无支祁是一只猿猴,手下有十万水妖,大禹请天帝派了三拨天神方才制服,锁在龟山脚下。禺强是北海水神,北海有个归墟之渊,天下所有多余的水都要流入归墟之中。禺强把守着北海,拒不让大禹把水导入归墟。大禹请了北极真武大帝,才把禺强降了。

而在所有的战斗中,伯益都担负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就是沟通斡旋。伯益“能听鸟兽鱼虫之言”,被后世尊为“百虫将军”。不是所有的水怪都要去打,需要诉诸武力的其实只有极少数,大多数水怪只要做好沟通安抚工作,让他们消停点就行。因为人的生活离不开水,而有水的地方必有水怪,因此水怪不可能全部剿灭。即使剿灭了这个水怪,还会生出别的水怪。所以只要水怪不闹腾,跟老百姓各过各的,相安无事,便是治水成功。

夏禹废除禅让制建立家天下的真相:其实他背了很大一口锅

抛开神话因素不谈,其实各路水怪就是盘踞在各地的割据势力,尧帝晚年洪水浩荡,已经失去了对天下各地的控制,各地大小势力纷纷自立为王,自谋活路。而大禹治水的过程,便是剿抚并用,让这些势力服从他的安排,齐心协力,挖沟开渠,把水导入东海。伯益便是跟这些势力谈判的关键人选。他“能懂鸟兽鱼虫之语”,其实是能听懂各地方言,进行有效沟通。他还指导这些土著势力种植水稻,土著们吃饱了饭,当然就服从尧舜禹的统治,不仅不闹腾,还会称颂尧舜禹益的功德。

因此大禹治水功成,跟帝舜汇报工作,专门称颂了伯益的功劳“与益予众庶稻鲜食。”老百姓能吃上新鲜稻谷,全拜伯益所赐。但是伯益的本领也仅止于此。会搞关系,善待百姓,可惜不会打仗。文治行,武功不行。所以他称帝不久,就被夏启把帝位抢走了,把他赶到了箕山。

这里就有个问题,为啥三代帝王,尧帝的儿子丹朱“不肖”,干不过帝舜;帝舜的儿子商均也“不肖”,干不过帝禹;而帝禹的儿子启却英明神武,把伯益干爬下了?

夏禹废除禅让制建立家天下的真相:其实他背了很大一口锅

其实一切都是禹生前布的局。

禹的老婆是涂山氏,禹治水功成,召集天下诸侯计功行赏,便是在涂山,因为是会集天下诸侯计功,才把涂山改成会稽(会计)山。计功之后,禹就驾崩了。由此可见,涂山氏一族是启的母族,也是大禹最嫡系的势力。据说涂山氏嫁给大禹,大禹每天出去干活,都不让涂山氏送饭。涂山氏怀了身孕,有一天大禹中午没回家吃饭,涂山氏关心大禹,就忘了大禹的叮嘱,带了饭送到治水一线,却发现大禹变成一只黄熊,正在奋力挖土。涂山氏大叫一声,掉头就跑,大禹随后就追,涂山氏变成了一块石头,大禹大喊,还我儿子,石头闻声裂开,迸出一个孩子,就是启。启的意思即为“裂开”。

抛开神话因素不谈,应该是涂山氏难产而死,大禹把启放到母族抚养。大禹称帝之后,在涂山召集诸侯聚会,其实就是托孤,让天下诸侯支持启。防风氏恃功而骄,不仅迟到,不服大禹安排,而且出言顶撞,被大禹当场拉出去砍了。天下诸侯于是服了,纷纷表示,我们的君主是大禹的儿子启,不是别人。

夏禹废除禅让制建立家天下的真相:其实他背了很大一口锅

伯益称帝,天下诸侯都作壁上观,看夏启和伯益谁厉害。夏启带着母族涂山氏的势力攻伐伯益,伯益打不过,把帝位禅让给夏启,跑到了箕山隐居。天下诸侯于是一起朝拜夏启,夏启遂称帝建朝。

其实纵观历史,禅让制是逆历史潮流的反动做法。《史记》从黄帝开始写起,黄帝死后,孙子高阳即位,就是颛顼。颛顼死后,传给族子高辛,高辛死,传给弟弟放勋,也就是帝尧,一直搞的都是世袭制。帝尧在位,方才搞出禅让制来。帝尧为啥搞禅让?因为洪水滔天,他的儿子和亲信们都治不了,无奈之下,只好在民间找到了帝舜,以把帝位禅让给帝舜为条件,让帝舜挑起大梁。帝舜又重用了帝禹,其实也是以帝位禅让为条件的。帝禹出于惯性,也把帝位禅让给了伯益,伯益是帝禹的叔叔,颛顼的次子,鲧的弟弟。但是帝禹知道自己的儿子启比伯益更有能力,所以临终托孤,让启跟伯益日后争权。夏启不负父亲所托,把伯益赶跑,建立了夏朝,重启了黄帝以来的家天下世袭制度。

因此家天下世袭制度并非启逆流而动,恰恰是顺势而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