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屈大均: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下)韦力撰

顺治十五年,屈大均去东北寻找函可的时候,路过沧州,他在此见到了王士禛,王对他的诗作特别夸赞,把屈比喻为李太白,王富鹏认为这个比喻显然“誉之太过”,但王同时说:“但就风格言之,不能不说王士禛的把握是准确的。”渔洋山人的这个比喻显然让屈大均颇感得意,他在《屡得朋友书札感赋》之三中称:“最早知者是阮亭,青莲不得擅仙灵。九天咳唾纷珠玉,乱作飞泉下杳冥。”闻听王将自己比喻为太白,让屈顿生知己之感。

余外,屈大均还跟很多名诗人有着密切交往,而这之间的趣闻则是他向龚贤求画而被拒的故事。龚贤是清初的诗人,而在社会上的名气,他更是一位著名画家。康熙四年,龚贤从扬州返回金陵,在清凉山上建起了半亩园,此处旧居今日仍在,两年前我还到清凉山上参观了他的旧居。康熙八年,屈大均见到了龚贤,并且他在龚家住了挺长一段时间,屈对龚所建的半亩园颇为喜爱,他写过两首《题龚柴丈园》,其第二首为:“人传《高士颂》,地接远公庐。迟我为沮溺,相将此荷锄。”看来屈对半亩园心生艳羡的同时,也产生了归隐的想法。

屈大均: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下)韦力撰

一边是菜地,另一边是鸡舍

根据以上的情况,可以知道屈龚两人关系较为密切,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屈回到广东后,写信给龚贤,向他索画,但不知什么原因,龚给他回了封信,婉拒了他的要求:“足下素无知画之名……仆知足下辞家二十年,出游五万里,一至九边,再登五岳,生身南海,问渡江汉,凡世间之雅泉片石,古塚遗碑,无不考之于图,纵横于心目。仆将乞画下于足下,足下反欲丐余之余渖耶。此仆之所以宁负罪戾而不敢奉教也。”

屈大均: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下)韦力撰

窄窄的小路

龚贤说,您屈先生遍游天下二十年,阅人无数,也阅古物无数,我的画拿给你有污你的法眼,所以我决定还是不给你。屈接到此信后的心情可想而知。龚究竟因为什么原因不给朋友一张画,这还真不好探究,按说,那个时代的画家,没有今天这么牛,不太可能像如今这样论平尺算,给人画就等于送人money。

屈大均: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下)韦力撰

新立的石牌坊

由上可知,屈大均交往之人绝对算得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其眼界如此之高,其诗作也当然有着高格调,但王富鹏认为,社会上普遍认定屈大均是效仿李白的诗风,也有人说是效仿杜甫的诗风,王认为都不对,他觉得屈大均真正推崇者是屈原。这个说法在此之前也有人提及,原因是屈大均认为自己是屈原的后裔,但王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屈大均更多是从精神层面上效仿屈原的忠君报国。从屈所作的《自作衣冠冢志铭》中即可印证这种说法:“予于南京城南雨花台之北,木末亭之南,作一冢,以藏衣冠。自书曰‘南海屈大均衣冠之冢’,不曰处士,不曰遗民,盖欲俟时而出,以行称圣人之道,不欲终其身于草野,为天下之所不幸也……衣冠之身,与天地而成尘;衣冠之心,与日月而长新。”

屈大均: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下)韦力撰

文保牌等

屈大均的诗以五律最受后世夸赞,严迪昌在《清诗史》中称:“五言律诗四十字向来视为难以灵动,易致板滞,翁山何以独此能佳?其关键正在于‘气’的雄劲,腾越变化之而特见其佳。”严先生认为,五律最难者是要有连通的气脉,而屈诗正具备这一点。该书中举出了如下一首屈作《自白下到槜李与诸子约游山阴》:

最恨秦淮柳,长条复短条。

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

范蠡湖边客,相将荡画桡。

言寻大禹穴,直渡浙江潮。

屈大均: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下)韦力撰

屈氏家族墓

对于这首五律,严迪昌评价道:“所谓‘气’和‘神’,即指情感沛然喷薄而发,自‘最恨’句起首,盘旋而下,词为情遣,格随意转,全不像通常作五律者那样雕词琢句,俪红配白。”而屈大均也写过一些词,他的词也同样如他的诗一样有着豪迈之气。我举一首《浪淘沙慢·绥德秋望》为例:“塞门近,西风乍卷,片片沙起。吹作龙鳞万里,河吞倒入地底。欲饮马、榆溪无滴水。更无定、冻解全未。向公子扶苏墓傍坐,天寒苦难已。 遥指望,溃城半壁凝紫。与寸寸长蛇,常山势,断续无首尾。……”

屈大均: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下)韦力撰

这里也有一块文保牌

朱孝臧对屈大均所作之词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陈永正在《岭南历代词选》中认为“屈大均词当为有明一代殿军”,近人欧初、王贵忱在《屈大均全集》前言中对屈之词给予了这样的评语:“格律高秀,气韵豪迈,多忧时感事之作……近代词学大家朱祖谋,推大均词为清初之冠。”

屈大均: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下)韦力撰

屈大均的墓在旁边

屈大均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思贤村宝珠岗,也许是因为屈大均的名气大,找到此墓并没费太多周折。墓在一座小山的半坡上,前往此墓的碎石路上,右边是一个养鸡场,左边是菜地,显然这是个较为环保的组合,鸡的排泻物会令花圃里的植物绽放得更加艳丽。虽然如此,我却觉得缺乏一种能够吸引异味的植物,因为沿此穿行,如果肺活量不大的话,很难一口气憋到底。

而墓正对面的路上则是一个木材加工厂,沿小路前行百米,即来到了一个新建的石牌坊前,上面并没写明这是屈大均墓所在,仅题“一炬南天”四字。石牌坊的内柱上还刻着一幅对联“信国贞心紫桑亮节,高阳苗裔正则骚风”,我觉得这下句应当是说屈大均是屈原的后人,因为屈原在《离骚》中曾自我介绍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个石牌坊的出典本自《离骚》,看来屈大均认定自己就是屈原的后代,而他的乡贤们也认为这是个历史事实,可惜我未做过相应的考证,那我就把他当作屈原的后代来崇敬吧。

屈大均: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下)韦力撰

屈大均像

穿过石牌坊,上行到小丘的中段即是屈大均墓所在,墓前摆着三块文保牌,其中两个并列大小者,乃是广东省政府所颁的文保牌和番禺市政府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两个牌子的右侧还有番禺区所颁布的“屈门四硕人墓”,另外地上还立着金属牌,是番禺区新造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然此地已经是番禺市的基地了,那它下属的镇何必还要单立,我不太能明白。

屈大均: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下)韦力撰

思贤亭

屈大均: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下)韦力撰

这里有一块介绍牌

整个墓区占地面积约一亩地大小,在墓区内有四五座墓葬,资料记载此墓区内除屈大均外还有其父母及子媳之墓,一家人死后葬在一起,这就是中国的古老传统。在墓区的左下方即是屈大均之墓,墓碑上写着“明屈翁山先生墓”,在整个墓区的左下方还新建了一个仿古小亭,名曰“思贤亭”,亭中立有新刻碑石一块,正面介绍着屈大均的生平,背面以线描方式刻着屈大均的官服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