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资治通鉴》秦汉卷(5)——点火者陈胜

作者:半隐斋主人

洞察历史,点亮人生

每天进步一点点

《资治通鉴》秦汉卷(5)——点火者陈胜

秦国为何会灭亡?

有人会说,胡亥、赵高、李斯一干人等祸害了秦国,如果扶苏即位,结果一定大不相同!

历史有趣的地方在于,每次只能单选,只有一次选择机会,历史证明胡亥是错的,但不能因此就证明扶苏是对的。

扶苏上台秦国就能避免亡国的命运?我以为未必!

国家治理本质是一套哲学思想的运作,秦国的治国思想是商鞅的那一套,简单讲就是将国家搞成战争机器,耕战,以耕促战,以战护耕,相辅相成、两条腿走路,一路砍杀,直到统一天下。统一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一套了,要换思路啊!

《资治通鉴》秦汉卷(5)——点火者陈胜

办公室斗争宝典

战国后期,大学者荀子(荀况)曾经入秦,通过范睢的引荐见了秦昭襄王嬴稷,提出与秦国合作,希望秦国采纳他的思想作为治国方略。荀子介于儒法之间,亦儒亦法,但似乎更近法家一点,因为他两个大名鼎鼎的学生都被归为法家:韩非、李斯。

如果当时秦王接纳荀子,在冰冷的法家思想里掺杂一点儒家仁政,之后的历史大约会完全不同……但是,嬴稷拒绝了!牛逼的大秦帝国不需要改变,一百多年来轰隆碾压而来,神挡杀神魔挡杀魔,将一切挡道者压得粉碎!——需要改变的是列国,他们应该放弃抵抗!

所以,即使扶苏上台,他如何为秦国这台战争机器踩住刹车?往哪个方向调转车头?历史固然没有给他机会,但历史如果真给了他机会,他也未必能做好。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你)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之志哉!”——迁儿大爷的史记”

我一直说司马迁是个写武侠的好手,你看,陈涉世家一开头,是不是很有画面感,与之前信陵君那一篇的开头有得一比!

这一段在司马光的书里就被略掉,光大爷有事说事,不煽情不炒作,毕竟迁儿大爷是自己搞创作,要藏之名山,以待有缘人;而光大爷则是拿国家钱,奉旨著书。

优秀的人,总是与身边人不同,格格不入!《肖申克的救赎》里怎么说来着: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他身上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

这时的陈胜,即使身在底层,卑贱耕佣,依然展现出不同凡响的风采!后来的历史证明,陈胜固然不是一个能成大事业的人,但一定是个能干大事的人!

“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资治通鉴”

淋雨夜、大泽乡、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段故事两千年来激励了无数人,即使今天读来,依旧令人血脉喷张!

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我一直奇怪陈胜为何能讲出这样直击人心的话,还有“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岂是一个卑贱耕佣能够拥有的思想高度!

落魄之人聚集在一起,没有退路,也就没有选择。

《资治通鉴》秦汉卷(5)——点火者陈胜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qí,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苦、柘zhè、谯qiáo,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资治通鉴”

陈王奋起挥黄钺!

陈胜奋身而起,猛然发现秦国已经不是秦始皇灭六国时的那个秦国了!这时的秦国如同一座滚动的火山,不断的、成规模地喷出火热得岩浆。岩浆过处,灼烧大地,人间如同炼狱。

陈胜很快打下几座城,并占据了陈(楚国故都)。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资治通鉴”

张耳、陈余,两个软饭男,大约是因为经常交流心得,成了好基友。

虽吃软饭,这二人都是能人,也是楚汉相争时期两个重要参与者,这会儿都流亡在陈,做看门小吏——话说出能人的职业有两种,一种是看门人,如侯赢、张耳,以及后面会说的郦食其;另一种,是图书管理员。

“陈中豪桀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资治通鉴”

陈城的乡绅们怂恿陈胜称王,做大王。劝进这种事,历来都是大功一件,什么攻城拔寨什么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都不如劝进!

陈胜心里很愿意,但还是咽下一口吐沫,压一压激动心情,装模作样咨询张耳、陈余——两位大师,大家都劝我当大王,你们看吼不吼啊?——快说吼啊吼啊!

二人反对此时称王,给出的道理非常扎实:还不到称王的时候,现在万里长征才走了一小步,应该立即西进,并立六国之后,为秦国树敌,为自己树党(帮手)。这样秦国就得分兵去打这些人,这些人为你分担了秦国兵锋,你可以不声不响金蝉脱壳,悄咪咪直插咸阳,大业可定!

客观地说,张耳陈余这一段分析非常中肯,两千年之后读到这一段都会大赞,何况他们是当局者,在当时就能有这样的眼光……秦国为何亡国?这样的人才不收罗,放任他们流落在世间,有点火星就不可收拾!

《资治通鉴》秦汉卷(5)——点火者陈胜

“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资治通鉴”

领导咨询你的时候,往往都已经有了决定,问你只是尊重你,希望你说出的答案符合他的心意。

陈胜没有接受二人的意见,急吼吼当上了大王……张耳等人大约从这一刻就意识到,这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张耳、陈馀复说陈王,请奇兵北略赵地。于是陈王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徇赵。——资治通鉴”

于是张耳、陈余产生离开的想法,当然不能直接说你是阿斗,跟着你没有前途所以老子要离开你另立山头,而是从陈胜的角度看问题,提出以一支奇兵北略赵地拓宽地盘,主动出击获取资源以巩固自身。

陈胜接受了这个建议,派与自己关系不错的故人武臣为将,配给三千人马。

从这个时候起,张耳、陈余与陈胜再无交集——阿斗扶不起啊!

《资治通鉴》秦汉卷(5)——点火者陈胜

当时秦国大地已是狼烟滚滚——

“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谒者从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怒,下之吏。后使者至,上问之,对曰:“群盗鼠窃狗偷,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也。”上悦。——资治通鉴”

天下苦秦久矣,陈胜一起,大家伙方才知道,除了忍受,我们还可以反抗!于是到处杀秦国守卫,占据郡县起兵以应陈王!

谒者将情况如实报告给胡亥,胡亥大怒,将报信的谒者打入大狱……后边再来报信的就不说实话了,只说都是些偷鸡摸狗的小贼,不足忧虑,胡亥大喜!

“陈王又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资治通鉴”

陈胜派邓宗攻打九江(楚地),地方上楚兵几千人聚集在一起打算搞事情的不计其数——秦国的治国思想不能适应大一统的局面,秦始皇在的时候还能通过强大的武力暴力进行震慑,维持住暂时的安宁;秦始皇一死,大家头上的紧箍咒卸下了……天下未乱心先乱,始皇一死,只等带头大哥现身!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陈王诛杀葛婴。——资治通鉴”

陈胜的失败是一连串错误操作,那么第一块骨牌在哪?

我以为第一块骨牌是冒然称王,等于向秦国宣示:向我开炮!由此吸引了最大最多的火力,导致最终为人做了嫁衣的结局。

而这里,擅自诛杀葛婴,是离心离德的第一步……团队崩盘的快进键,就是此时此刻在这里摁下的!

如果说当时称王是示天下以私,这里杀葛婴则是示天下以狭!

《资治通鉴》秦汉卷(5)——点火者陈胜

下一篇我们说一下陈胜为何失败,且失败如此之快——从称王到被杀,仅仅6个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