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梅州站活动圆满收官

作者:南方plus客户端

金秋十月,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的专家们先后奔赴粤西和粤东地区,于17日和23日成功开展了“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站、梅州站活动。

“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梅州站活动圆满收官

“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站”活动现场。

10月17日上午,由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与云浮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云浮市博物馆协办的“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站”成功举行。来自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的5位专家耐心为各位送鉴市民和观摩群众答疑解惑,传授文物鉴定知识,分享收藏鉴赏经验,普及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梅州站活动圆满收官

云浮站活动现场,专家借助自然光为市民鉴定瓷器。

保存完好的宋代青黄釉多角罐、元代酱釉碗、明末清初青花花卉纹罐、清代银錾花卉纹嵌玉如意头簪、民国王熙照山水片……不同时代、各具特色的文物不时出现,让专家们眼前一亮。

“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梅州站活动圆满收官

宋代青黄釉多角罐与元代酱釉碗(注:图中完整的三件文物)。

“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梅州站活动圆满收官

清代银錾花卉纹嵌玉如意头簪。

“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梅州站活动圆满收官

民国王熙照山水片。

文物背后,不乏动人故事。一位藏家拿来一箱太爷爷留下的遗物。掀开箱盖,里面整齐摞着从清末到民国的雕刻版、写刻版、石印版医书,数量多达70本。还有太爷爷年轻学医时的手抄笔记和使用过的学生砚静静躺在一角,一如以往。这些文物都见证了老人学医路上的青葱岁月,一箱老医书,满腔济世情。

“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梅州站活动圆满收官

一批清末至民国的医书。

有位老人家带来了一件祖传的铜手镯,上面刻着许多图文符号,经专家辨认,它们都是一些寓意福、禄、寿的吉祥图案。“这件手镯由爷爷传给爸爸,后来爸爸传给我,在我手上几十年了。我一直都认为上面刻的是爷爷想对后辈说的话,但总是不解其意。今天经过专家解释,我才知道爷爷专门请人打造这只手镯并刻上这些纹饰,寄托着他对子孙的美好祝愿,希望我们一生幸福、富足、长寿。谢谢专家帮我解开了多年的疑惑。”老人家激动地说。

“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梅州站活动圆满收官

云浮站活动现场,认真学习的市民围在专家旁边。

一位老人在亲属的陪同下带来了17件瓷器。经过专家鉴定,它们均为历代名窑仿制品。“家里还有很多类似的瓷器。不懂文物鉴定知识太容易受骗了,不仅破财,还伤心啊!”老人的家属非常无奈。

对于这种将赝品当作文物购买的情况,专家也给出特别提醒:“近些年,社会上赝品泛滥成灾。作为普通文物爱好者,应该多看少买,提高防范意识,也可以多去博物馆参观展览,提高个人鉴赏修养。如果实在想买,最好选择有文物经营资质的机构。”

据工作人员统计,此次云浮站共鉴定物品318件,其中文物总数150件,书画类占比最多,共78件。

本次活动不仅吸引了云浮本地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云浮市收藏家协会成员,还有部分顺德和清远的民众特意带着藏品赶来参加鉴定,其中还有两位民众当场向云浮市博物馆捐赠了民国时期纸质资料9张以及云石秤砣一件。

借此次云浮之行,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杂项类文物鉴定专家还在馆内开展了一场关于明清家具鉴赏的讲座。云浮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部分领导、云浮市博物馆以及周边地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讲座,一批收藏爱好者也慕名前来学习。

“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梅州站活动圆满收官

“南粤鉴真公益行——梅州站”活动现场。

10月23日,“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如约移师位于梅州的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同样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响应。梅州各县(市、区)的许多文物收藏爱好者闻讯而来,携带着珍藏的“宝贝”到现场请专家掌眼把关。据悉,此次梅州站共鉴定物品181件,其中文物26件。

“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梅州站活动圆满收官

梅州站活动现场,专家为市民鉴定陶瓷。

本次活动现场涌现了不少较为精美的文物。一位藏家带来的黄釉盘口龙柄鸡首壶,器型规整别致,塑贴龙首柄的上端高于口沿,肩部处的鸡首上仰作啼叫状,灵动可爱,两侧各有一桥形方系,腹部则刻有简单的莲瓣纹。据专家判断,其大约在南朝时期烧造,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梅州站活动圆满收官

南朝黄釉盘口龙柄鸡首壶。

今年,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开展“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以来,先后走过了韶关、云浮、梅州三站,共计接待送鉴群众近200位,鉴定物品1007件,其中属于文物范畴的有534件。

“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梅州站活动圆满收官

梅州站活动现场,专家为市民鉴定书画。

“南粤鉴真公益行”云浮、梅州站活动圆满收官

梅州站活动现场,专家为市民鉴定杂项。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除了在官方公众号上发布公益鉴定活动信息,进行线上的提前宣传,还与当地政府机构、博物馆配合积极开展线下宣传,争取让公益文物鉴定惠及更多的民众,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三场活动均得到了当地文物行政部门、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和市民的热烈响应,前来鉴定与参观的市民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做好疫情防控,有序预约排号进场,与鉴定专家沟通交流,现场秩序井然、气氛热烈。

许多到场送鉴和观摩的收藏爱好者纷纷表示,通过专家的鉴定和指点,自己学习到了文物鉴定和保护的相关知识,对祖传或收藏的文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未来的收藏之路上会更加理性,也会继续增强法律意识,坚决抵制非法文物交易。

据主办方介绍,“南粤鉴真公益行”作为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旨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站业务人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事。举办“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是着眼于省内较偏远地区基层民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一次创新探索,同时亦希望利用专业优势引导民间合法合理收藏,增强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意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间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南粤鉴真公益行”作为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探索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的一道桥梁,今后也将作为一项常态化活动,继续深入更多城市、乡村,让文物鉴定和文物保护知识普及惠及更多民众。

【记者】关雨晴

【图片】由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提供

【作者】 关雨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继续阅读